近年來,平川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狠抓“產業”“文明”“生態”“人才”四個關鍵,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666元,同比增長9%,預計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過萬元。
發展產業富農民
該區充分依托經濟基礎、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等資源優勢,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思路,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壯大牛、羊、菜、果、薯、藥、小雜糧和黑毛驢“八大特色產業”,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6家,其中市級21家,省級7家。“平川甜瓜”、“平川山羊”、“平川黑驢”、“平川蘋果”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積極引導當地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加大貸款養殖、服務指導、規模養殖、*扶貧、爭取項目扶持等力度,為種植養殖產業快速高效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截至目前,規模養殖場累計達到157個,全區黑毛驢、牛、羊、豬飼養量分別達到8183頭、4865頭、20.42萬只、17.49萬頭、蛋雞存欄84萬羽。深挖文化內涵,大力發展寶積鎮響泉村“十泉十美”隴上泉村、水泉小黃灣古村落和拉池紅色文化教育體驗等產業,打造民宿、發展農家樂,為當地農民帶來致富創業的渠道,讓農民共享文化旅游發展的成果,去年該區累計旅游接待人數101.86萬人,旅游收入6.39億元。
文明鄉風潤農心
積極開展道德模范、平川好人、新鄉賢、農村“五好”人物評選等活動,并通過鄉村設立道德講堂、“孝道文化墻“”凡人善舉榜”,不斷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形成良好的人人評、人人學的濃厚氛圍。深化“五星級文明戶”“*美家庭”創評,廣泛開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為鄉風文明建設樹立了新的示范標桿。累計選樹“五星級文明戶”、“*美家庭”800余戶。大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讓文明浸潤鄉土、讓文化滋養鄉情。截至目前,已創建各級各類文明村鎮41個,建成農村精神文明“八個一”工程示范點13個,文明村鎮創建率達61%。舉辦蕎麥花文化旅游節、民俗文化生態旅游節等10余項節會,86支基層文體團隊活躍在村頭田間,增強了群眾在享受文化、參與文化、創造文化中生活的幸福感。以開展“四凈兩規范”為抓手,加快建設村容整潔、生態良好的美麗鄉村,使農村環境整治取得較好成效,扮靚了廣大群眾的新家園。
生態建設美農村
該區把農村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聚焦貧困人口發展要求,*實施林業扶貧舉措,加快推動農村生態改善,完成生態扶貧退耕還林4.4122萬畝,到位補助資金4342.82萬元。全區新增枸杞、蘋果、花椒等經濟林面積近1萬畝,基本實現了貧困地區“人均2畝經濟林”的目標,盛產后戶均預計增加收入可達6000元以上,積極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貧困戶穩定增收。同時,退耕還林的有效實施,使該區森林面積不斷提高,森林資源逐步增長,水土流失逐年減少,集中連片貧困鄉鎮森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