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祁陽縣委、縣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相關要求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鄉村工作實際,學習借鑒、創新模式、樹立新風、保護生態、激活組織,走出了一條鄉村多元化發展路子,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提速。
一是借鑒經驗、學以致用,扎實做好振興文章。今年2月12日至2月24日,祁陽縣分兩批組織“關鍵少數”110多人赴江西省五市八縣區考察學習。學習考察歸來,縣委組織召開“學超標桿、追夢祁陽”——學習借鑒江西經驗、創新推進“五百工程”思想大討論座談會。把學習考察的成果轉化為工作的成果、推動工作的措施方法,推動祁陽加快發展、跨越發展。
二是破解難題、創新模式,打好脫貧攻堅戰役。祁陽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7126戶87016人,省定貧困村75個,是全省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面上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推行“四扶四建”新模式,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全縣28個貧困村摘帽退出,14073戶、47573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穩定脫貧,走出了一條面上縣脫貧攻堅新路子,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三是弘揚美德、樹立新風,不斷夯實文明基石。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高度重視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積極探索,創新思路。2017年以來,全面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每年評選出文明戶10000戶,示范戶1000戶,培育愛國愛家、相親相愛的文明家風,以家風帶民風、以民風促社風。全縣560個村全部完成了“一約四會”建設,制定了村規民約,成立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禁毒禁賭反邪會,破除鄉村殘留的老舊“窠臼”,形成了文明之花遍地開、和諧新風撲面來的良好創建局面。
四是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打造綠色生態名片。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多途共治、多向發力。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在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建設中,有效增強了人工濕地——森林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的整體性、協同性。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落實河長制。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全縣“三高”產業占規模工業比重降低至6.8%。推進“五園五化”戰役,大面積植綠增綠,全力打造生態智慧園林現代化中等城市。全面開展美麗鄉村“一拆二改三種四清潔”行動,切實解決農村臟亂差面貌,打造生態宜居的幸福家園。
五是創新機制、強化引領,持續激發組織活力。著眼于夯實基層基礎,創新推行“工作村為主”機制,舉辦“祁陽鄉村振興規劃建設管理專題培訓班”,切實增強了村(社區)落實美麗鄉村建設“村為主”的能力。同時對村(社區)干部既交任務、壓擔子,又給待遇、給榮譽,取得顯著成效。有效激發了村(社區)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強化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