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三角地區“藍莓*鎮”的文化名片,懷寧國際藍莓文化旅游節在今年五月再次如約而至。本屆旅游節以“游獨秀故里 品懷寧藍莓 ”為主題,歷時3個月。
首屆旅游節自2017年舉辦以來,以其獨特的節慶文化品牌有力地推動了特色經濟和生態產業的迅猛發展,打造了安徽“藍莓*鎮”。
4月13日,記者從第三屆懷寧國際藍莓文化旅游節新聞發布會獲悉,全縣藍莓種植面積目前已增至4.2萬畝,今年預計可采摘的藍莓基地有8600畝,產量5600噸,加工各類藍莓產品6400噸,通過入園體驗采摘、分銷批發、電商平臺供應遠銷全國。
近年來,水果采摘農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在背依大別山、面朝長三角的皖西南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方興未艾。藍莓作為高附加值的特色水果,迎來了發展良機。
“今年預計可接待農業休閑采摘游客60萬人次,產值達18億元。”懷寧縣委副書記李木林在發布會上告訴記者。
李木林透露,第三屆懷寧國際藍莓文化旅游節將于5月18日在懷寧開幕,屆時將公布“懷寧藍莓”全產業鏈系列標準,授予“懷寧藍莓”地理標志產品生產基地稱號,舉行“農業品牌中國行——走進懷寧”活動啟動、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等。5月26日,作為歷年旅游節重頭戲的懷寧藍莓之鄉國際馬拉松賽也將鳴槍開賽。
年產量5600噸、產業化企業130家、年產值超過10億元……如今,地處皖西南的懷寧已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藍莓種植區之一。同時該縣初步形成了以良種繁育、規模種植、游客采摘、預冷保鮮、食品加工等較為完整的藍莓產業。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楊亞明在發布會上表示,藍莓在扮靚懷寧荒山荒坡的同時,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為助民增收、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
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當地農業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升級,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記者獲悉,懷寧縣計劃到2025年完成10萬畝藍莓種植面積,形成10萬噸藍莓深加工能力,接待100萬人次的游客,實現100億元的產值,建設成為長三角*的藍莓深加工交易集散研發中心、重要的藍莓元素休閑旅游區和鄉村振興示范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