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稱阿壩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組成部分,全州13個縣(市)均為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縣,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特殊貧困多、返貧風險高多個維度疊加,脫貧難度極大。與此同時,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阿壩州,還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敏感區、脆弱區。
今年以來,阿壩州在四川全省率先深入推進生態扶貧,把農牧民就地轉化為保護生態的積極力量,24216名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生態保護得到有力推進,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獲得穩定增收的新路徑基本成形。
然而,在脫貧攻堅戰役過程中,要同步實現農牧民持續穩定脫貧與生態環境持續穩定好轉,阿壩州仍然面臨三大突出矛盾,亟待解決。
兩大戰略生態與生計不可偏廢
阿壩州幅員面積8.4萬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地面積占幅員面積的53.83%,是長江、黃河上游及其支流的重要水源涵養地。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草地生態保護建設的投入,實施了退牧還草、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等重大項目,取得了較好的建設成效,但阿壩州整體上依然脆弱,處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部分地區草原鼠害愈演愈烈,黑土灘問題越來越嚴峻,草原退化趨勢風險仍然很高,草地生態服務功能下降,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依然嚴重,局部好轉,整體惡化的趨勢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阿壩州州長楊克寧對記者表示,在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生態保護邁入“轉折點”的關鍵時期,要如何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如何處理眼前與長遠的關系,對阿壩州是*重大的考驗。
2017年底,阿壩州出臺《關于生態扶貧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舉起生態扶貧的大旗,把農牧民就地轉化成保護生態的積極力量,實現脫貧增收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按照“生態資源保護全覆蓋、生態管護職能全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要求,確保全州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無穩定收入來源和穩定就業渠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有一個勞動力通過生態公益性崗位就業,達到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戶均增收6600元、2019年戶均增收8150元、2020年戶均增收1萬元的目標。
目前,阿壩全州設置管護崗位2.6萬余個,建立新型勞務經濟組織1711個、造林種草合作社339個,實現24216名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
“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往往存在貧困程度深、減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的問題,通過構建生態扶貧長效機制破解難題、增強動力、提升質效,對國家、社會、農民來說都是多贏的結果。”阿壩州扶貧移民局局長靳東對記者表示。
三大矛盾持續穩定脫貧壓力大
2018年7月,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了加快建設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重大部署。與此同時,隨著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目標的迫近,*扶貧也到了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既要深入推進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建設,又要確保廣大農牧民穩定可持續高質量脫貧,兩大戰略同樣重要,阿壩州面臨巨大壓力。
一方面是生態保護與農牧民發展之間的矛盾。草地畜牧業是阿壩州牧區的支柱產業,是農牧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按阿壩州天然草原平均每6畝養1個羊單位,1頭牦牛折算為5個羊單位,需30畝草場,按照1頭4歲的牦牛市價保守價6000元估算,平均每畝草地每年的畜牧產值達50元以上。現在草原禁牧補助7.5元/畝、草畜平衡獎勵2.5元/畝,通過實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后,與原有牧戶收入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導致農牧民增收難度加大。
另一方面是生態扶貧政策目標與財政支出負擔過重的矛盾突出。2.6萬個生態扶貧公益崗位,要達到2018年戶均增收6600元、2019年戶均增收8150元、2020年戶均增收1萬元的目標,三年需要籌備資金超6億元。為了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2018年阿壩州統籌整合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省級返還森林植被恢復、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森林管護、草原保護等9項生態保護建設資金,但要保證資金的可持續增加投入,阿壩財政壓力巨大。
此外,因災致貧風險的不可控性與持續穩定增收的矛盾也較為突出。阿壩藏區自然條件惡劣,地質災害易發多發頻發:2008年發生的汶川8.0級大地震;2017年發生的茂縣特大山體滑坡、同年發生的“8·8”九寨溝7.0級地震;2018年4月8日發生的汶川龍溪山體滑坡……導致群眾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現象突出,影響脫貧攻堅成效。
三大期待為農牧民穩定脫貧加碼加力
當“脫貧攻堅戰”與“生態環境保衛戰”兩大戰略性戰役同時打響,在兩大戰略同等重要不可偏廢的情況下,必須取得一個雙贏的結果。究竟該如何處理,這既取決于地方的發展定位、智慧與努力,同時也需要國家宏觀層面的政策部署和頂層設計?;诎沃莸膶嶋H情況,應該因地制宜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強化草原生態獎補力度。阿壩有天然草原678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5784萬畝,17萬牧民平均每人擁有草場面積僅340畝。為此,可以參照甘肅省青藏高原區標準,適當將草原禁牧補助標準提高到21.67元/畝、草畜平衡獎勵提高到3.35元/畝,從而有完善生態獎補的激勵機制。
二是探索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作為長江、黃河上游及其支流的重要水源涵養地,阿壩州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成都平原和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甚至關系到全國的生態安全。目前,浙江、湖北、重慶、寧夏等多地都在試點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此,盡快探索建立省內及跨省份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釋放政策效能,可為阿壩州生態扶貧可持續開展提供支撐。
三是探索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為避免農牧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保險制度,依據相關政策規定,大膽嘗試探索,采取財政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給地質災害加保險,有效地化解地質災害風險,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基本保額保費全額補貼,從而以市場化的金融手段為大型災害性致貧、返貧現象提供有效的托底保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