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扶貧干部和致富帶頭人“幫扶大講壇”首場專題講座在市委黨校開講。
“選項目選產業要因地制宜,把農民的土地集中起來管理,找領頭人帶著干。”貴州省盤關鎮賈西天富刺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德友為在場學員講述自己帶頭致富的故事。聶德友回鄉創業后發現六盤水的土壤條件適合刺梨生長,于2013年5月8日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80萬元讓貴州大學農學院培育刺梨樹苗,現在已覆蓋農戶3948戶,帶動9440多人脫貧。“聶老師深刻詮釋、生動闡述了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自己的家鄉發生了什么變化,以及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帶給我們很多啟發和思考。”現場學員一邊仔細聆聽一邊記錄要點。
“一個人富不是富,老百姓富才是富。”貴州省普古鄉娘娘山聯村黨委書記陶正學介紹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工作情況,分享了自己的脫貧攻堅故事和心得感悟。從*初的“盤縣娘娘山景區”,到現在的“盤州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示范園”,返鄉*年,陶正學瞅準娘娘山的好山好水好地,成立銀湖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發動465戶村民籌集2000萬元資金入股合作社。在他的帶領下,產業發展起來了,田間地頭種上了刺梨、藍莓、獼猴桃,村里也建起了酒店、溫泉、濕地公園。“陶老師用親身經歷講述‘自己富不是富,全村富才是富’的道理,他既是企業家又是村干部,只有干才能聚合人心,只有干才會找到辦法,只有干才能看到希望,從他身上我感悟到了這個道理。”在場學員表示。
據介紹,“幫扶大講壇”以扶志扶智為根本,以培育一批有創業致富能力、有帶領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意愿的致富帶頭人為目標,組建市級“百人講師團”,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類學習平臺及培訓資源,以“請進來”“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通過開展脫貧攻堅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不斷增強致富帶頭人參與脫貧攻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學習實踐能力、創業創新能力、示范帶動能力,引領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發展經濟、脫貧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