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壽光:窮窩子上崛起“蔬菜產業硅谷”(圖)
壽光:窮窩子上崛起“蔬菜產業硅谷”(圖)
農業網   時間:2019/4/20 10:45: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746

山東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

  山東省壽光市,一個渤海岸邊的縣級市。美麗的海洋沒有給這里留下美景和資源,卻留下了許多鹽堿地和極度匱乏的淡水資源。

  如今,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腳步,壽光徹底改變了貧窮落后的面貌,成為國際知名的“蔬菜產業硅谷”:壽光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設施蔬菜之鄉”,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約60萬畝,年產量達450萬噸,菜農畝均純收入超3萬元;壽光是溫室大棚建造及管理模式的輸出地,催生了1100多家“農”字號企業,每年接待為菜而來的客人超過200萬人次;2017年,壽光人民戶均存款超過15萬元,是山東*個存款總額突破900億元的縣級市……

  4月上中旬,記者來到壽光,走街串巷,訪村問戶,找尋壽光70年滄桑巨變的發展痕跡。

  來一場“綠色革命”,讓壽光農民鼓了“錢袋子”。

  提起壽光,便不能不提三元朱村。

  整齊的樓房、漂亮的公園、寬闊的大道、往來不絕的轎車……如今的三元朱村,無處不透著美麗和殷實。但新中國成立之前,三元朱村“種菜菜不長,種糧糧不收”,鮮有吃上飽飯的年景。

  新中國成立后,三元朱村開始為了溫飽而奮斗,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從煙臺農科所引進了小麥良種,糧食產量一度“翻了三番”,三元朱村農民看到了希望。然而,“種地靠天收,高產也受窮”,如何徹底擺脫貧困?三元朱人一直在求索。

  1978年9月,王樂義當選為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當時,壽光已經有了蓋塑料薄膜的蔬菜大棚,但由于保溫效果差,只能種葉類蔬菜。而且,大棚一入冬就要生爐子,一季菜光燒煤就要燒掉5噸,生產成本過高。

  后來,王樂義與村里的黨員骨干到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學習大棚建設。通過這次學習,三元朱村掌握了冬季生產茄果類蔬菜的核心技術:大棚北側墻體加厚到1米多;山墻中間起拱,大棚坡度由25度增到45度;采用無滴膜,透光度由45%提高到90%。

  在建棚成本高、農民不接受的情況下,王樂義發動黨員帶頭,17名黨員干部建起17個冬暖式大棚。兩個月后,鮮嫩的黃瓜上市,開秤每公斤賣到20元,還供不應求。到第二年5月初,17個大棚*收入2萬元,全村一下子冒出17個萬元戶。

  很快,在時任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的全力推動下,這場“綠色革命”席卷壽光,讓壽光農民終于擺脫了貧窮,開始向著小康邁進。

  打一場“種業硬仗”,讓設施蔬菜有了“中國芯”。

  在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內,來自蔬菜種苗企業培育的*新品種,都在這個園區內集中展示。上海乾德種業公司總經理王圣潔說:“這一個大棚里,就有公司培育的99個西紅柿品種。”

  王圣潔自豪的表情背后,是過去幾十年設施蔬菜種子市場被國外壟斷的無奈與苦澀。山東省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壽光)主任國家進回憶道:“當時,洋種苗的成本幾分錢,但售價*便宜的也得5毛錢一株,價格普遍是國內種子的6倍以上。但是洋種子抗病毒能力強,蔬菜產量高、品質好,再貴農民也得買。換算成克,當時的洋種子價格普遍在每克100塊以上,不少賣到每克兩三百塊,因此就有了‘一克種子一克金’的說法。”

  如果說推廣種植設施蔬菜,讓農民“富起來”是壽光蔬菜產業發展的*個階段。那么,新世紀以來,著力打破“洋種子”壟斷,實現設施蔬菜品種國產化,就是壽光蔬菜產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據介紹,從新世紀以來的自主探索到2010年之后的系統推進,壽光先后實施了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程、種業科技創新工程、種業品牌工程以及現代種業人才培養工程等,讓設施蔬菜產業有了一個強勁有力的“中國芯”:帶動濰坊全市發展從事種子生產經營企業74家,研發企業19家,培育新品種140個,年育苗能力達17億株以上,種子交易額19億元以上;國產蔬菜品種市場占有率已由2010年之前的54%提升到現在的80%。

  看一場“蔬菜盛宴”,讓“壽光模式”走向全國。

  4月20日,壽光人民迎來一場盛會——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山東省人民政府等單位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20年來,壽光研發的棚體寬大化、水肥一體化、物聯網、無土栽培、荷蘭模式等設施農業建造及管理技術,借助這一平臺走向全國。壽光也從設施蔬菜產品和技術的輸出地,升級為生產標準和建造管理模式的輸出地,催生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壽光模式”。

  山東西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崔西良,是壽光市圣城街道崔家村人,自1987年開始種植設施蔬菜,一路走來,現在已管理著3個設施農業園區和一個溫室工程建造公司,每年為全國各地建造大棚3000個以上。

  在位于洛城街道的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高標準冬暖式大棚、新型冬暖式陰陽棚、新材料薄厚墻冬暖式大棚、新型雙層保溫大拱棚等十幾種現代化大棚建造模式,在此一一展現。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秀欣介紹:“示范區打造了設施農業技術展示區、科研成果轉化區、生物育種技術實驗區、數字農業和節水農業示范區和全國農民教育培訓中心,旨在展示設施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及銷售新業態。”

  如今,“要種設施蔬菜,先到壽光取經”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壽光已有大棚建造及管理設備研發企業600多家,種子種苗企業429家,叫響了“溫室大棚、壽光制造”這一響亮品牌。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山東的新建大棚,70%以上有“壽光元素”;全國的新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壽光元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qif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