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孫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孫橋)供港蔬菜的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把番茄、彩椒等蔬菜分門別類地打包裝箱。再過48小時,它們就將出現在香港百佳超市的貨柜上。
“一盒新鮮的供港蔬菜從上海基地采摘包裝、經過集裝箱陸路運輸、*終送至香港商超僅需要48個小時,這在過去是不敢想的。”孫橋銷售經理胡潔表示,2018年孫橋供港蔬菜的營業額達到700萬元,今年預計將達到900萬元。這個過程中,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監管部門通關效率的提升以及規模化、品質化的企業發展策略都是不可或缺的推動力。
“旅途”爭分奪秒
胡潔回憶說,按照過去的通關模式,蔬菜在生產完畢經抽樣檢測合格后予以放行,耗時一般要10個工作日,但對于果蔬這樣的生鮮產品就不適合了。近年來,隨著口岸部門不斷創新監管模式,特別是以原料批檢驗代替原先的報檢批抽檢的做法,為企業贏得了更大的市場。
她表示,浦東海關每年會對企業實際出口的情況進行詳細研究,根據細致的數據分析來制定年度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風險監控計劃,注重原料種植過程中農藥使用的日常監測而不是針對每批蔬菜再進行檢驗,以此節省了通關時間。安全風險監控計劃不僅實現了對所有出口品種的全覆蓋,而且按照《香港食物內除害劑殘余規例》有針對性地對238種1428個項目進行農藥殘留檢測,保證了供港蔬菜的安全可靠。
尤其在供港蔬菜報檢流程中,口岸部門為其提供更加快捷的綠色通道,實行5+2工作制度及節假日加班制度為企業出口提供了方便。據浦東海關物控查檢處負責人介紹,“供港蔬菜從深圳口岸出境,浦東作為屬地海關要在*時間完成輔施檢工作,并在e-CIQ系統內完成結果登記。口岸海關深圳文錦渡海關可憑上海浦東海關檢疫結果實施口岸查驗并放行貨物。通過讓數據多跑路,實現企業少跑腿,企業無需再憑屬地簽發的紙質《出境貨物換證憑單》到口岸海關窗口換取通關單,大大節約了企業的人力成本及時間成本。”
兩地市場大有可為
作為上海*家以溫室大棚為主的供港蔬菜企業,孫橋在市場開拓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供港蔬菜也走上了規模化、品質化道路。多次接受香港食物環境署飛行檢查,通過對種植大棚、自有實驗室實地走訪,查閱田間檔案、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土壤水分檢測等檔案文件后,食環署工作人員對孫橋供港蔬菜的品質豎起了大拇指,對其實驗室檢測能力更是交口稱贊。
不僅如此,在浦東海關的幫助下,孫橋致力于同線同標同質“三同”產品多渠道進入內地零售終端。企業通過提升質量管理體系,優化企業自檢自控方案,保障“三同”產品質量安全,積極與全國大型供港蔬菜基地合作,擴充內銷“三同”產品品種。2018年孫橋“三同”產品先后登陸每日優鮮、天天果園、蘇寧、寶能集團杭州精品超市等銷售平臺,2018年內銷共計500噸660萬元。
為了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孫橋致力于將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復制推廣,通過成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努力打造全國*科技農業高地,研發供港蔬菜新品種,提升供港蔬菜質量,讓香港同胞吃上品種豐富、口感更好的新鮮蔬菜。
“隨著供港蔬菜量越來越大,海關給我們的支持也越來越大,會經常通報疫情信息,指導我們及時調整農藥用藥,對某一時間段內風險較大的項目也重點監測,做到事前預防,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保證孫橋品牌的信譽。”胡潔說。
目前,孫橋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GAP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等,質量過硬的“孫橋”綠色品牌享譽內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