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許縣孫營鄉產業扶貧基地內,一棚棚香瓜長勢喜人,貧困戶在大棚內辛勤耕作。“香瓜種植每畝成本4000元,產量達6000公斤,畝產值16000余元。”山東紅利種苗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張孝利向記者介紹說。
今年,孫營鄉南孫營村黨支部在孫營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充分發揮“新鄉賢”和致富帶頭人作用,先行先試,尋找致富產業。借助通許縣農科所,引進山東紅利種苗科技有限公司,以通許縣宏偉瓜果蔬菜種植合作社為依托,大膽發展大棚香瓜種植,探索出“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新模式。
村黨支部以土地流轉為支撐,把合作社作為脫貧致富杠桿,一頭撬動田間地頭,另一頭撬動公司市場,并與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與市場主體結成利益共同體。依托通許縣農科所的人才和技術優勢,流轉了南孫營村群眾耕地30畝,建立了特色香瓜種植基地。“該香瓜果肉豐厚、口感細膩、含糖量高、味道鮮美,是市場上搶手的水果。”通許縣農科所所長蘇光輝說。
“我們利用到戶增收資金入股合作社,成為合作社股民,每年可得到一定的收益分紅。此外還可以在大棚內務工,每天能拿到100元工資。自己給自己打工,干活特別有勁。”正在大棚里務工的貧困戶趙振生臉上洋溢著笑容。
南孫營村黨支部書記趙濤杰說:“今年我們發展了28座大棚種植香瓜,下半年準備再投資建設25座大棚,不斷擴大香瓜種植面積。再發展10座溫室大棚,主要用于育苗和反季節水果蔬菜,實現‘育苗—種植—銷售’一體化運行。同時,通過統一種植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收購銷售的產供銷一條龍模式,有計劃地幫助具有發展意愿和發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香瓜種植,保證他們不出村就能持續增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