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說廣東省豐順縣馬圖村是遠離縣城、地處山坳的一個紅色老區,腦海中便浮現老房、荒地等貧瘠的景象。一直到進村之前,汽車七拐八繞地在崇山峻嶺中穿越,更使我確信了*初的判斷。
然而,當車子緩緩駛進村莊,眼前的一切卻又和想象大不一樣。村口的黨旗雕塑鮮紅奪目,剛鋪好的柏油村道嶄新平坦,遠處的茶園錯落有致,好一副生機勃勃的光景。
抵達馬圖村的*站,便來到剛剛修建好的馬圖中央蘇區豐順革命史料陳列館,這里真實再現了馬圖村過往的紅色歲月。1929年,紅四軍軍長朱德率3個縱隊6000多人,由閩西向東江梅州地區挺進,抵達馬圖,在這里休整。紅軍的到來給馬圖村留下了革命的火種,也植入了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的紅色基因。雖然地處偏僻,先天資源不足,但是馬圖村村民從未產生“等靠要”的想法,也從未停止開拓的步伐。從強烈請愿修通山公路,到不斷改進種茶的工藝和技術手段,無處不彰顯馬圖人想要改變命運的決心和信念。
蹲點的日子恰逢春茶采摘時期,絕大部分村民白天都騎著摩托車上山,背著背簍、頭戴草帽勞作*,采下來的茶葉經過加工、包裝、運輸,成為馬圖村與外界*重要的物資交換,也是馬圖村振興的希望。
馬圖人是懷舊的,保護起來的44處革命遺址訴說著無數波瀾壯闊的過往,馬圖人也是戀新的,他們把頑強拼搏的紅色精神照進了現實,在希望的茶園里耕耘著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