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公布14個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水產新品種。截至目前,全國水產新品種累計達到215個,其推廣應用將有力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今年審定通過的新品種,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聚焦“高效、優質、多抗”目標導向,新品種研發由增產向提質轉變。審定通過的大口黑鱸“優鱸3號”易馴化攝食人工配合飼料,可減少冰鮮餌料的使用;羅非魚“壯羅1號”抗無乳鏈球菌侵染能力提高,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鏈球菌病發生率;長牡蠣“海大3號”左右殼和外套膜均為黑色、中華鱉“永章黃金鱉”體呈金黃色,觀賞和食用并舉,達到高端水產品的品質要求,使生產端與消費端的市場需求有機銜接。
二是水產種業企業參與度高,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提檔升級。水產種業企業參與新品種研發積極性高漲,有17家水產種業企業參與新品種研發,“育繁推”一體化進入快車道。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等3家*水產原良種場以*單位身份分別主導完成了津新紅鏡鯉、暗紋東方鲀“中洋1號”和云龍石斑魚等3個水產新品種的研發和選育。
三是“產學研用”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全產業鏈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水產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推廣機構和種業企業間更加注重新品種研發的協同配合,共有35家單位參與了14個新品種的研發,充分凝聚多方實踐經驗和智慧,同時積極探索更加切實可行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合力實現共同目標,達到互利共贏局面,進一步提升了全產業鏈創新能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