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浙江縉云黃茶——從小綠葉向“黃金葉”蛻變
浙江縉云黃茶——從小綠葉向“黃金葉”蛻變
農業網   時間:2019/4/24 9:37:00  來源:農村信息報  閱讀數:357

  “現在賣茶葉販茶苗一年能有三四十萬元的收入呢!”近日,記者在縉云縣三溪鄉采訪時,茶農應成良說,早在2011年他便買了兩萬多株茶苗種下,第二年便有了2萬多元的收入,茶園越種越大,如今他成立了家庭農場,進一步壯大發展黃茶產業。
  
  黃茶在縉云始種于2010年,在短短不到10年時間內,黃茶在縉云已經擁有超1萬畝的面積,每公斤均價達到4000元。去年,縉云縣產黃茶17.5噸,產值6300多萬元。
  
  用當地農民的話說,這一片茶葉,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黃金葉”,成為了縉云遠近聞名的一塊“金字招牌”,是當地幾萬茶農家門口的“搖錢樹”。2016年,縉云黃茶亮相G20杭州峰會,進一步為縉云打響了名聲,更是成為了當地樹立了一面產業振興的旗幟——融合文化元素、激發產業活力、盤活綠水青山、推動鄉村振興。
  
  縉云縣軒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軒黃牌黃茶便是G20杭州峰會的指定用茶。軒黃茶園坐落于三溪鄉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面積500余畝,四周被森林植被覆蓋,云霧繚繞、空氣清新,這些天,300多名來自河南、湖北等地的采茶工正在茶園內熟練地采摘一片片金黃色的茶葉。
  
  公司董事長李森洪告訴記者,基地嚴格把控土壤、水質、空氣等關系茶樹生長的因素,秉承生態、綠色、安全的生產理念,嚴格按照規范化、標準化、清潔化要求生產茶葉產品。“為了優化茶園環境,我們在茶園里套種了10萬余株紅豆杉,使用有機肥、生物肥、豆餅等作為茶園肥料,茶園全覆蓋噴滴灌。”李森洪說,*的生態環境、嚴格的田間管理等成就了“軒黃”黃茶的高品質,高品質意味著高價位。據了解,該公司*端的茶葉每公斤售價3萬多元,*的也近8000元。“今年,我們開發了受眾群體更廣的產品,預計售價在700-800元/公斤。”李森洪說。
  
  標準化生產、嚴格把控種植環境、大力打造品牌等手段讓縉云黃茶快速地發展壯大起來,而產業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則讓縉云的黃茶產業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升華。
  
  1989年出生的葉詩琪是縉云縣大源鎮龍坑村朱子閣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從*初的朱子閣老茶鋪到現在的家庭農場,葉詩琪始終秉承著將“看得見的記憶、留得住的鄉愁”融入到品牌當中去。她告訴記者,現在她生產的茶產品,包裝上都融入了她自己設計的數十款傳統手工藝品,為品茶者帶去了原味的鄉土生活氣息。“目前農場的經營理念就是,將茶產品與千年河陽古村落蘊含的鄉村慢生活、鄉村傳統手作、鄉村寧靜樸素氛圍充分融合,通過茶,向人們傳遞當地濃厚的文化氣息。”
  
  據了解,目前,縉云黃茶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出現了千畝黃茶村的景象,同時工商資本的投入不斷增多,主體規模和質量也逐步提升。據統計,種植黃茶50畝以上的主體有26家,規模*的達500多畝,規模面積5000畝左右、通過SC認證的有5家、有QS認證的2家,工商資本進入黃茶產業的有5家。2018年,縉云黃茶的品牌價值達2.11億元。“從一片小小的綠葉子,到現在茶農眼中的‘黃金葉’,這些年縉云黃茶成長的步子越走越快,越走越穩。”縉云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過對“縉云黃茶”品牌的統一管理,當地茶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影響力也逐步擴大,促進了縉云茶葉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使之成為實現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好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