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京聯合召開的中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20周年座談會上獲悉,我國已成為植物新品種保護大國,截至2018年底,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26771件,授權11671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別受理新品種申請3842件、4854件,年申請量已連續兩年位居世界*;有效品種權擁有量位于UPOV前列,植物新品種保護成為我國知識產權和種業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品種權的有效激勵下,社會資本投資育種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育種者創新積極性明顯提高,由“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由“為寫論文、評獎項”轉變為“看市場需求、找合作企業”,由“賣種子”轉變為“賣知識產權”,科研活動面向市場的源頭創新機制逐步建立;企業正逐步成為商業化育種的主體,品種權年申請量從2008年的587件,躍升到2018年的2315件,增長了2.9倍,是科研單位(1604件)的1.4倍,而且申請量連續8年超過科研單位;育成了玉米新品種鄭單958、京科968、登海605,水稻新品種天優華占、深兩優5814、龍粳31,小麥新品種濟麥22、山農20、魯原502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植物新品種,良種在我國農業科技貢獻率中的比重達到45%。據統計,目前我國水稻、玉米、小麥、棉花、大豆五大主要農作物70%以上的主導品種都申請了品種保護,推廣面積占主導品種推廣總面積的80%,創造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國雖已成為品種權申請大國但并非品種權強國,一是申請總量少,截至2017年底,我國有效品種權數7723件,只占UPOV各成員的年末有效品種權總數的6.11%;二是主要為糧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小麥三大作物的申請量占66%,花卉、蔬菜、水果和其他經濟作物的申請量很少;三是創新度低的商業修飾型品種多,原創性的主控品種少,急功近利型的短線品種多,防御型戰略型的長線品種少;四是到國外的申請量占比低、保護屬種范圍窄、國際測試合作少;五是品種權創造、保護、運用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關注品種權保護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據了解,下一步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以提高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完善技術支撐體系,加大維權執法力度,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品種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服務,為建設種業強國和知識產權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大驅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