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全勤是潁東區老廟鎮向陽村人,也是村里的扶貧專干。
去年春天,姜全勤看生姜的行情不錯,流轉了40多畝土地種植生姜。“我種的是小黃姜,這種生姜產量不高,但味道很不錯。”姜全勤說,小黃姜較山東大姜畝產量低,但市場認可度較好,一般銷往阜陽城區、臨泉等地。
去年9月底,40多畝生姜喜獲豐收,畝產近6000斤,總計收獲約20多萬斤。
可讓姜全勤想不到的是,生姜市場不景氣,批發價比較低。“當時,村里正在進行產業扶貧登記,我沒有時間去聯系客商。”姜全勤說,新姜收獲后,只有老客商來收購了不到10萬斤,不足總產量的一半。
“當時我想,等過完年應該會閑一些,到時再賣也不遲。”于是,剩余的10多萬斤生姜被姜全勤全部放進了地窖里。
但近兩個多月來,生姜的銷路不好,以前的客商也都沒有來拉貨。看到其他姜農的新姜苗下地后,姜全勤有些慌了。
“如果窖藏的時間長了,一些生姜可能會爛掉,到時損失就大了。”姜全勤說,雖然生姜*晚可以保存到今年七八月份,但腐爛的風險大,姜也會變老。
價格實惠,希望盡快批發出去
姜全勤家的生姜被埋在地窖里,上面覆蓋著一層遮雨的薄膜。姜全勤從地窖里拖出一袋生姜,只見這些生姜保存較好,表面黃燦燦的。掰開一截生姜,切面純黃色,味辛辣濃,肉細嫩,纖維較細。
在田間地頭,技術指導員李奎跟記者算起了一筆賬:土地流轉費700元/畝;姜苗約需要2000多元/畝;化肥、肥料需1000元/畝;再加上施肥、澆水、拔草等人工費,1000多元/畝。每畝生姜的成本價近5000元。
“現在,我只想盡快把生姜賣出去,1.5元/斤,量大的話還可以再優惠。”姜全勤說, 10多萬斤生姜,如果零散式賣耗時長,風險也大。
姜全勤提到,常用的生姜保存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割苗“土藏”,但“如果保存得不妥當,生姜就可能爛在地里”,還有一種是“沙藏”,就是挖出來用沙保存,但是需要搭棚等工序,也必須要防范生霉。她家的姜采用的是土藏。如今,她心里很著急,希望能盡快將生姜批發出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