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時間,在山東濟南大明湖畔的一家小資烘焙店中,松軟香甜的現烤面包剛剛出爐。鮮有人能夠想到,這些面包的原材料來自黃河三角洲地區的貧瘠鹽堿地。
在位于黃河下游的山東省濱州市,有一片土地被當地人稱為“白茅嶺”。這里曾經遍布白色土壤,極高的鹽堿度下,只有白茅和蘆葦等生命力頑強的雜草才能生長。而從去年開始,通過改良土壤和鋪設灌溉設施,這里被改造成面積8000余畝的小麥示范田。
“白茅嶺從前根本沒法種莊稼,沒想到現在竟然長出了優質麥。”當地種糧大戶張洪國說。距離白茅嶺不到3公里,糧農任延興的優質麥現已進入拔節期,長勢喜人。這些小麥將為他帶來比以往更高的收入。
不只是任延興,在濱州,越來越多農民的利益與當地農業企業聯結到一起。企業免費給農戶提供優質麥種,并對種植全流程進行技術指導,然后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成熟小麥,進行深加工。
“農戶負責種植,我們負責提升‘科技含量’。”山東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農業產業化部門經理張華永介紹,針對當地特殊土質,公司組織科研力量改良小麥品種、優化種植流程,目前產量基本媲美其他高產小麥品種。
如今,中裕食品公司發展優質麥訂單種植基地150萬畝,帶動周邊35萬農戶增收超過1億元。“農戶+公司”機制不僅促進了中國傳統耕作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這些黃河三角洲土地里長出的小麥,也將迎來“新生”。
在傳統小麥加工過程中,原料的70%用來做面粉。為了追求更好品質,中裕食品公司提取小麥中30%的精華部分生產高品質面粉,其余的進行深加工,做成谷朊粉、淀粉和食用酒精等原料。為進一步擴展下游產業鏈,公司還推出面包粉、掛面等百余種產品,并創立了自己的時尚烘焙品牌。
“我們要‘榨干’每一粒小麥的價值。”中裕食品公司客戶中心經理王勇說:“公司盈利,種糧農戶獲利,消費者吃到品質更好的產品,這是個‘多贏’的方式。”
高科技種植技術和全產業鏈延伸正在潛移默化地重塑中國農業。*近,白茅嶺有了一個新名字,叫作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在中裕食品公司廠區內,一座現代化的養殖場拔地而起。養殖生豬使用的飼料正來源于小麥深加工剩下的酒渣。
“這里的豬吃小麥加工剩下的廢料長大,他們的排泄物又可以作為有機肥料改良土質,讓小麥更好地生長,整個糧食產業鏈真正形成了閉環。”王勇說,黃河三角洲的小麥除了變成現烤面包,還可以另外一種方式回到田野,等待下*“生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