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上海:“種”出鄉村好風景(圖)
上海:“種”出鄉村好風景(圖)
農業網   時間:2019/4/26 8:50:00  來源:北京日報  閱讀數:356

鄉村

  四月的江南,美不勝收。

  上海市金山縣朱涇鎮待涇村“花開海上”生態園內,正值盛花期的晚櫻嬌艷欲滴,目不暇接。這里是上海郊區的村莊,但仿佛置身人間仙境。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上海始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做好“美環境”“種風景”這篇大文章,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滿意度。

  待涇村只是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建“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

  美環境——邊角地塊建成“小三園”

  在待涇村里走一走,一幅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白墻黛瓦、水清岸綠,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一派江南水鄉的清新與寧靜,一幅田園人家的質樸與和諧。然而,此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也曾違建隨處可見,河水黑臭不堪。

  變化發生在近年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時。

  “待涇村是全鎮‘美麗鄉村’建設的排頭兵。”朱涇鎮鎮長夏紅梅說,兩年來,該村共拆除違建45400平方米,整治臟亂河道14條,極大地改變了村里的環境面貌。

  美環境是待涇村發生變化的*步。“要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拆掉違建、治理河道,村容村貌變得整潔還遠遠不夠,還需在‘美’字上做文章。”夏紅梅說,村里決定,通過統*轉、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對村民宅前屋后的邊角余地、路邊河旁的閑散空地進行整治,把它建成統一標準的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村民親切地稱為“小三園”),適合做綠地的做綠地,適合做景觀的建成景觀,這樣既美化了環境,又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與待涇村一樣,漕涇鎮水庫村也在悄然發生著大變化。該村因水網密布、縱橫交錯,村內有70多個獨島、半島,呈現“河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景象。水庫村背靠長三角,大力發展以水資源為主要特色的鄉村休閑旅游產業。讓水庫村成為“回得了的過去,到得了的遠方”新型江南田園綜合體。

  正因為要吃休閑旅游飯,美環境是水庫村人的頭等大事。張丹是一家景觀設計公司的老板,這幾年,他忙著在水庫村為村民的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量身設計,提供服務。“我們設計的這些‘小三園’有點像城市里的口袋公園,但又與農家生活融合,做到景觀、實用兩兼顧。” 張丹說。現在,村里的“小三園”由點成串,連成一道道風景。每家每戶都能開門見花,每家園子各不相同,每個季節風景迥異。整個村子的河邊、路邊,設有小凳子、小花墻,并且都取材于舊磚瓦、廢家具,實用好看,還平添了幾分鄉情鄉韻。

  村子美了,鄉情濃了。

  美環境——昔日漁村變景區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金山嘴漁村村心湖畔漁家客棧前的廣場上樂曲飄揚,一支廣場舞隊伍將這個海邊小漁村掀起陣陣喧囂……

  金山區山陽鎮漁業村位于杭州灣北岸,有著6000多年的歷史。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村莊得以改造,去年這個小小的漁村成功變身國家4A級旅游景區。

  “今年3月,整村推進打造5A級景區行動啟動,環境還要進一步美化提升。” 說起未來,山陽鎮黨委書記孫引良臉上泛起無限憧憬。

  漁村環境的改變得益于“美麗鄉村”建設。原來這個擁有800多戶漁民的村落,由于歷史原因,宅連宅、戶連戶,七彎八繞、道路彎彎曲曲,雨天成了爛泥塘,村民很無奈。

  金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時建英與大多數村民非常熟悉,幾年前漁村開始改造的時候,時任鎮黨委書記的她幾乎成了“村里人”。道路、河浜、房屋……一點點變化,如今一個4A級景區展現在世人面前,環境的改變是顛覆性的。“去年,僅村心湖的整治就投資500萬元,村里在環境美化上舍得投資。”時建英說。

  村子整體環境基礎已經奠定,今年環境美化的重點是發動村民將自家房前屋后零碎地塊進行美化綠化,種花、種菜、種果樹由村民自己決定,只是不能留下一點兒空地。“每月檢查驗收,當場兌現獎品,驗收合格的每戶獎勵一桶食用油、外加10公斤大米。” 孫引良自豪地介紹非常實惠的獎勵政策。

  漁村變了,神韻猶存。

  種風景——花開海上成網紅

  “美麗鄉村”不僅要有優美的環境,而且要有因地制宜的產業。有了能帶給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才能使農民的腰包鼓起來,生活美起來。然而,對一些資源稟賦存在短板的村莊來說,“美麗鄉村”的夢想似乎十分遙遠,但在上海一些農村地區通過“種風景”彌補了自身不足,而且引入企業,“種”出了一片使農民增收的產業風景。

  徜徉在待涇村的花海中,夏紅梅介紹了“花開海上”生態園的前生今世。這里原本是一處低效農業用地,因地勢低洼,一到汛期就被淹沒,無論種什么莊稼收成都不好。“1984畝土地首先改成苗圃,收益有所提升,但效益仍然不高。”夏紅梅說,為了進一步提高效益,通過調整規劃,進行土地流轉,引入市場資本開發建設,先期用600畝洼地打造“花開海上”生態園,探索農業旅游新路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花開海上”生態園于2016年10月開園,憑借絢爛花海的高顏值一炮走紅,很快成為上海市民和周邊城里人競相“打卡”的網紅景點。兩年多時間內這個偏遠鄉村里的生態園,累計接待游客超60萬人次。

  “無論開發什么項目,引入什么產業,*目的是要讓農民得到實惠。”作為一鎮之長,夏紅梅在與企業負責人接洽的時候始終強調這句話。為了保障村民利益,這個項目探索了與村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根據約定,生態園每年門票收入的10%返還給待涇村作為分紅收益; 45畝林下停車場由村里負責運營管理,收入也全歸村集體所有,今年清明三天假期,平均每天游客達8000人次,三天停車收費近5萬元;生態園招工,優先面向待涇村提供崗位,去年一年村民通過打工增收250萬元……此外,待涇村的4000多位村民,還可持年卡隨時去“花開海上”免費賞景。

  窮村逆襲,花開正艷。

  種風景——廢棄豬圈煥新生

  年初,在滬郊金山區楓涇鎮新義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聞發布會,宣布了上海*“眾創入鄉”試驗基地啟用,首批9個項目簽約落戶村內的創客基地——“創E桃源”。這對曾經的貧窮小村來說是個新鮮事兒。

  在新義村的陸家埭,小河蜿蜒繞村流淌,9棟白墻黛瓦的江南小屋,沿河次第排開,錯落有致、清麗脫俗,充滿了設計感。令人難以想象它們的“前身”竟是一間間廢棄的農家豬圈。以前,新義村是出了名的窮村,每家每戶靠養豬補貼家用,沿河而建的豬圈污水直接排入河里,岸上臟、河水臭。“如今村民趕上了好時代,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帶動下,先是開發了千畝果林經濟帶,現在又搞起了‘創客基地’。”新義村黨總支書記尤利明說,目前,特色民宿、鄉村迪斯尼、共享田園等二期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之中,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唐亞英大姐是住在村口的人家,原來5間豬圈養3頭母豬,一年到頭收入不足兩萬元,如今豬圈被企業租賃后改造成眾創空間,每年的租金超過兩萬元。“企業到村里來了,我不用到外面打工,村里就有活干,每月至少2000元,一年下來比原來至少多掙四五萬。” 唐亞英很滿意。

  對引入“眾創入鄉”理念,打造新義田園綜合體的探索,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給予很高評價。他認為農民出租存量宅基地,不但為企業和創客提供創新創業新平臺,而且農民增收有了新渠道。就近工作農民增加了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增加了財產性收入,雞鴨蔬菜出售增加了經營性收入。“改變觀念,創新思路,找準產業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廢棄的豬圈也能派上大用場。”張斌說。

  思路變了,天地寬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