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在希望的田野上——陜西靖邊現代農業發展綜述
在希望的田野上——陜西靖邊現代農業發展綜述
農業網   時間:2019/4/26 10:58:00  來源:陜西日報  閱讀數:366

  走在靖邊的鄉村田野,一派現代化的氣息撲面而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田肥沃,一座座現代化的蔬菜大棚整齊排列、一個個大型養殖場隨處可見,一幅幅美麗鄉村的圖畫映入眼簾。

  “十二五”以來,靖邊縣深耕希望的田野,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耕細作”繡出現代農業的“錦繡山河”,靖邊農業由此邁入歷史發展的“黃金時代”,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華麗轉身。

  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全國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縣、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工作認定試點縣、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被省農業廳確定為陜北白絨山羊養殖示范縣、陜西省肉羊生產基地縣、陜西省優質蘋果基地縣……國字號榮譽不勝枚舉。

  2018年靖邊預計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4.98億元,增長5.2%。

  事實證明,靖邊已唱響了嘹亮的田野之歌,用實力獲得了“陜西農業看榆林,榆林農業看靖邊”的美譽。

  “三變改革”為現代農業注入鮮活動力

  2017年5月,靖邊馬季溝土地改革引起了中省市的關注,馬季溝也成為全省集體產權之制度改革的試點,被推在改革的前沿。

  “馬季溝的‘三變改革’打破了田坎壁壘,盤活了沉睡的資產,充分釋放了被“捆綁”制約的農業生產力,有效破解各種制約農村改革發展的“瓶頸”難題,激發農村發展新動能,要在全縣加快農村改革步伐,讓農民早日分享農村改革發展紅利”靖邊縣委書記劉維平反復強調改革的重要性。

  一年多過去了,再訪黃蒿界馬季溝村,這里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隨著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原有的田坎壁壘打破了,一切就都變了。很多有能力、有銷售渠道的種植大戶帶著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紛至沓來。這些對外承包的土地給村民帶來了每畝280元至350元不等的分紅收入,而不管是種蘿卜、西瓜還是馬鈴薯,每畝地3000元至5000元的純收入,讓馬季溝村的村民分到了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蛋糕”,讓他們找到了如何在土地上拋出更多“金子”的路徑。

  一石激起千層浪。馬季溝土地改革就像“春風”一樣點燃了全縣農村改革的燎原之勢。2017年至今,靖邊已經完成了183個村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初步探索總結出張家畔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馬季溝村土地股份合作改革、五里灣便民服務中心蘇家灣村土地托管、東坑鎮伊當灣村產業服務、王渠鎮以自然風光發展鄉村旅游等改革模式。通過改革摸清了家底,整合了資源,提升了效益,累計盤活集體資產60萬元,盤活資源2萬畝,預計年收益300萬元。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土地零散、地塊浪費、貧瘠撂荒、資源利用率低下、村集體經濟‘空殼’、現代農業規?;?、機械化實施,發展新型農業主體、*扶貧“拔根去本”的難題得以破解,“三變”改革紅利逐漸釋放。

  在供給側改革中推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

  新年剛剛過后,五里灣便民服務中心主任杜虎斌就忙著當起了推銷員,他手提印有“阜美靖邊”的小米禮盒裝在各企業單位忙著推薦。“別看這個只裝4斤小米的禮品裝,一袋賣到60元還供不應求,是真正提檔升級后的優質農產品。”杜虎斌介紹道。他說,根據供給側改革要求,將傳統的小雜糧進行優化升級,通過精心的培育認證生產出高端有機農產品,有機產品比綠色無公害農產品要求更嚴、生產難度更高,它從土壤、水源、空氣、種植技術都有嚴格要求,一個有機產品的培育認證至少需要三年,可以說有機產品的認證過程就是標準化生產的過程。去年五里灣便民服務中心結合“三變改革”,以土地托管的形式大量整合零星土地,發展新型農業主體,實施嚴格的標準化種植,成功培育認證了1000畝有機小米,實現了“六統一”,每畝小米為已農民帶來三至五千元的收益。

  “發展有機小米為我們白于山區的農民找到了新的出路,沒想到傳統的農產品搖身一變竟然成了致富金子,我去年15畝有機小米就收益了3萬多元。”五里灣便民服務中心四咀村的村民韋興寶興奮地說。

  靖邊作為陜北糧倉的核心區,全縣有168萬畝耕地,其中常種耕地130萬畝。如何經營這塊田野,讓土地生金發光,靖邊先從“種什么”“怎么種”入手,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升優質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去年,靖邊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要求,加強“畜”、“薯”、“菜”三大主導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圍繞主導產業,在穩定產業規模同時,積極進行優化升級。目前靖邊羊子、生豬飼養量分別為199.8萬只、36.7萬頭,靖邊全力發展滿足市場需求的高品質肉羊產業,靖邊羊肉被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為“有機轉換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靖邊被確定為“全省肉羊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同時延長肉羊產業鏈,建成2處有機肉羊生產基地,大力培育羊肉精深加工企業,在西安、楊凌等地設立靖邊羊肉直銷窗口,靖邊鼎宏絨業吸收了全縣90%的羊絨進行深加工,年銷售額達9000萬元,為養殖戶拓寬了增收渠道,羊子產業已占據當地農民收入的50%以上,2018年全縣實現畜牧業產值17.2億元。在保障糧食安全前提下,靖邊實施“一減五增”,近年來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累計減少20萬畝,新增水果瓜菜10萬畝,新增中藥材、南瓜、高粱等特色產業10萬畝,糧食總產量24.5萬噸。通過“一減五增”,全縣農業結構更加趨于合理,農業效益更加凸顯,2018年,僅東坑鎮蔬菜收入就達到10億元,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品牌創建為現代農業帶來“蝶變”效應

  如何提高農產品“身價”,讓農產品“叫響又叫買”?靖邊縣加快農業品牌創建。目前,靖邊共打造了35個知名農業品牌,其中17個農產品獲省級*商標或*產品。整合農產品11項49類,共同使用“靖原康”農業公共母品牌,擴大了品牌市場競爭力;全面發展綠色無公害產品,為農業品牌注入品質內涵,累計認證無公害產品24個、有機認證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7個,馬鈴薯、紅蘿卜、蕎麥分別獲得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靖邊縣獲得了“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稱號;以“舌尖上”的安全為出發點,靖邊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技術體系,納入追溯體系企業30多家,年檢農產品3000份以上,靖邊被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確認為“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試點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為品牌創建提供了基礎保障。

  健全市場體系 助推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為了讓農業品牌走向更大的舞臺,靖邊注冊成立了靖邊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實現從田間到市場的有效連接,全力助推農產品銷售。截至目前,靖邊縣已建成農產品專業交易市場12處,并在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地建立了農產品直銷中心,靖邊成為陜西*農產品供應保障進京的縣;同時,靖邊縣還建成了榆林市*鮮活農產品配送中心,開辟了農產品直銷新渠道,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與阿里巴巴陜西服務中心簽訂農村電子商務戰略合作協議,全縣電子商務戶注冊達180多家。2018年共簽訂農業種植訂單銷售額1117萬元,助銷大宗農產品1.786億元。到今天,靖邊馬鈴薯和紅蘿卜等農產品已飄洋過海遠銷13個國家和地區,農業品牌帶來的“蝶變”效益正在凸顯。

  打造“樣板農業” 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走在靖邊的鄉間田野,到處是星羅棋布的農業示范園區,園區在示范引領、品種引進、技術推廣方面發揮了“四量拔千斤”的作用,讓全縣農業實現“同頻共振”。東坑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省級示范園區,它已經成為靖邊現代農業的“會客廳”,在這里聚焦著靖邊農業的量販“精華”,新品種、新技術都在這里呈現。目前全縣共建成各類農業園區30個。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靖邊縣通過重點打造各類作物高標準生產示范園,進行標準化生產和管理,引領帶動全產業發展,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打造產業標準園,已建成大田蔬菜標準園1000畝、山地蘋果標準園3780畝、中藥材基地7000畝、馬鈴薯標準園300畝、優質鮮食葡萄標準園200畝、有機水稻基地200畝,輻射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標準園3萬畝,培育了產業體系的“制高點”。同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建成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王渠則鎮)1個、全國一鄉一業示范鄉鎮2個(王渠則鎮、東坑鎮)、*一村一品示范村1個(東坑鎮黃家峁村)、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65個;認定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1家,認定市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4家;推薦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個,認定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9個,發展休閑采摘企業43家,一二三產融合企業12家;建成果蔬氣調庫42處、馬鈴薯保鮮庫232處。這些“樣板農業”和示范村鎮成了引領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排頭兵”,引領全縣農業進入現代化發展軌道。

  培育新型農業主體 發揮“主力軍”的“頭雁”效應

  2018年在雙“十一”期間,靖邊黃土之戀農產品有限公司在網上銷售額達600多萬元,完美地演繹了創業史上的銷售傳奇。該公司是一家從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年銷售額達2700萬。

  發展現代化農業,離不開新型農業主體。靖邊縣以家庭經營為主體,著力培育龍頭企業、職業農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大眾創客等新型經營主體,使農業生產和經營逐步向多元化發展,實現了從傳統農業一家一戶單打獨斗到現代農業規?;l展的歷史性轉折。已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800人,其中*職業農民43人、中級133人、初級999人,職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萬元左右,靖邊被認定為“全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和“全國農村實用人才認定試點縣”;注冊合作社近200家,培育示范合作社44家,培育家庭農場164個,年培訓農民2萬人次以上,培育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21家。從事電商企業110多家,從業人員1萬余人,累計線上售額總額達5.2億元。這些新型經營主體已成為靖邊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助推農業不斷走向規?;?、組織化、標準化生產軌道。

  注入科技元素 為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盤點靖邊農業的諸多變化,科技是催化農業蛻變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靖邊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研發轉化農業技術成果27項,其中19項技術獲得省政府科學技術和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靖邊縣馬鈴薯、玉米、小雜糧等作物累創15項全國單產紀錄。已完成旱作農業推廣項目12萬畝,屬全市推廣面積*多、農戶接受程度*的縣區。累計推廣高產集成技術百畝示范試驗田24個、千畝示范片28個、萬畝示范方8個。推廣夏菠蒂馬鈴薯、紅金川胡蘿卜、鄭單958玉米等農作物新品種42個,推廣全覆膜、水肥一體化、三沼綜合利用、無紡布應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等新技術18項。引進肉綿羊良種羊 500 多只,繁育薩??巳饩d羊良種羊 800 多只,種公豬站開展人工授精 5000 多例,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業機械化率達到74%,全省第二。年指導推廣測土配方技術面積130萬畝左右,配方施肥面積90萬畝左右。

  隨著標準化生產、節水灌溉、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三沼”綜合利用等綠色生產方式的大力推進,靖邊農業科技生產體系逐漸形成。

  做好*扶貧 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我們在振興農村的同時,不忘*扶貧,要讓全體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讓一個群眾掉隊。”縣委書記劉維平把扶貧工作始終放在心上。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靖邊縣根據各村實際,累計安排產業扶持資金5847.3萬元,實施產業帶動項目4個,覆蓋全縣所有鎮村,打造出多種產業脫貧模式,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寧條梁鎮,35個互助資金協會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免息借款,形成了“互助資金協會+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在天賜灣鎮,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給農業專業合作社注入一定數額的產業扶貧資金作為貧困戶股金,讓貧困戶與農業專業合作社簽約,有收益后按比例分成,高于市場價收購貧困戶農產品,增加貧困戶收入;在海則灘鎮,因貧困村勞動力不足,推出了“種養大戶+貧困戶”模式;在集體經濟實力相對好的北部鄉鎮,在村集體經濟中專門設置“貧困股”,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貧困戶發展,形成“村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在白于山區,五里灣便民服務中心推出“土地托管”模式,土地由合作社托管,貧困戶通過托管土地得到收益;在縣城附近經濟實體發展好的東坑鎮,則推出“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由鴻豐益農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此外,靖邊縣還創新推出由村集體經濟入股龍頭企業,用折股量化給貧困戶分紅來促進貧困戶脫貧的“村集體經濟+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2018年全年投入扶貧資金1.39億元,實現525戶1747人脫貧、12個貧困村退出,全縣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12%。

  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靖邊現代農業之路越走越寬,打造榆林現代農業示范縣的號角已然吹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