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金會,就接下來該省將如何開展“三農”工作等問題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2月19日,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第16個聚焦“三農”的一號文件。文件提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新時代下,黑龍江省的“三農”工作該如何開展?
王金會介紹道,我國的改革開放發端于農村,農業農村領域的思想解放、改革創新一直走在前面、從未止步。得益于不斷改革創新,黑龍江省農業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糧食生產能力高居全國榜首,現代農業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突出優勢和亮點。然而,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對標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任務目標,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尤其是2018年農業農村廳掛牌,從過去的農委到如今的農業農村廳,職能拓展了、手段強化了、工作領域更廣了,責任壓力也更大了。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打開思想解放的總開關,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思路方法,大膽探索實踐,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才能向黨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具體工作中,首先要做到三個轉變:
一是工作理念之變。提高政治站位,把準“三農”工作機構定位,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工作目標和核心任務,牢固樹立全面經營、全程服務的工作理念,引導農民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二是工作內容之變。由過去單一的種養業生產,向經營土地、經營產品、經營品牌的全領域拓展,向種、養、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三是全程服務之變。一方面由過去的產前、產中、產后全環節服務向產、加、銷全鏈條的跟蹤服務轉變,另一方面,從農業領域向金融服務、生資供應、產銷對接等其他領域延伸。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工作時指出,黑龍江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塊“壓艙石”,要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做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時又提出“中國糧食、中國飯碗”。面對這沉甸甸的期望和囑托,我們如何當好“壓艙石”和“排頭兵”?
王金會提到,作為農業大省,我們不能滿足于糧食數量上老大的地位,不能滿足于小馬力、低水平的農業機械化率全國*,也不能滿足于科技成果多但推廣轉化不夠的科技貢獻高水平,而是要堅持綠色導向,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切實提高綜合產能、品質效益和綜合競爭力,加快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型。也就是說,要做既有數量、又有質量的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端穩“中國飯碗”,裝更多的“龍江優質糧”;要做高標準、高質量、有內涵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在國家和全省的大局中更有分量、更有地位。
在下步工作中,首先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國家需要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重點抓好“三調”:即調優種植結構;調優產業結構;調優品質結構。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在科技化、機械化上再下一番功夫。其中在科技化方面,總書記提出“要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翅膀”,怎么讓農業科技的翅膀更有力量呢?一方面,要通過支持科技創新,讓它有足夠的“升力”,能飛得更高。比如:實施育種工程,建設16個農業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推出一批創新成果。另一方面,要通過科技推廣,讓它有足夠的“續航力”,能飛得更遠。比如:建設農業科技園區,加強農業培訓,組成農業專家組,落實到每個作物上,指導培訓到田間地頭,讓每個農民都真正掌握先進農業科技。在機械化方面,要當高標準農機化的排頭兵,逐步淘汰小馬力拖拉機,*終實現水田全部使用50馬力以上拖拉機,旱田全部使用100馬力以上拖拉機。
“農民腰包”鼓不鼓,是檢驗“三農”工作成效的*直觀指標,始終是我們“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18年黑龍江省農民人均收入增幅實現了9%的歷史好成績,但在全國仍處于中游水平。2019年在補足農民收入短板上有何打算?
王金會說,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一直是從黨中央、國務院,到省委省政府關注的重點,也是千百萬農民的期盼,更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必修課、硬任務。下一步,我們將在提高“三塊收入”上下力氣,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黑龍江省農民收入趕上并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一是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通過農業機械化、經營規模化、服務社會化,以及優質化、綠色化、品牌化、產業化等措施,做實節本增效文章,提高經營效益。實施農業增收示范工程,在全省打造一批畝效益1000元、5000元、10000元的典型。二是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落實省委提出的“百村千社萬戶”示范行動,鼓勵發展規模經營,讓少數人種多數地,讓多數人在二、三產業創業、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增收。三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推廣“農民+合作社+企業+品牌”的利益聯結方式,讓農民獲得更多的分紅收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