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網上種樹,我在田間地頭上用手機澆樹。”方便快捷的“高科技”已經挺進農村,農戶點點手機就能自動澆灌田地。不僅*高效,而且節能節水節省勞動力,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套“高大上”的設備,不用花一分錢。
這就是金融的力量。
火龍果也講“體驗迭代”
火龍果原產于巴西、墨西哥等熱帶地區,是典型的“外地戶口”。而且這個“外地戶口”很金貴,土壤要肥沃,陽光要充足,*重要的是,對水分要求異常嚴格,春夏季節應多“喝水”,其根系才能保持旺盛生長,而在“喝水”時又要切忌“過度飲用”,否則易產生感染腐爛。
在云南楚雄,火龍果飽受地下水資源稀缺、澆灌不及時的困擾,而且火龍果的“爸爸媽媽”都是一年到頭靠天吃飯的農戶,根本負擔不起高昂的節水灌溉設備。這導致火龍果長勢常常不盡人意。
而現在,火龍果的體驗也迭代了,不花一分錢用上了“高大上”的節水灌溉設備,可以隨時享受充足水分,因而長勢也更加旺盛,年產量從以往的2季迭代到6季!
“增值分享”惠及三農
老方是云南楚雄的火龍果種植戶,今年他又大手筆承包了一塊新地。老方的鄉親鄰里都跑過來問他中了什么頭彩。
老方給鄉親們“算賬”難掩悅色“現在有了高科技滴灌,畝均用水成本降低了900元,畝均增收5000元”,嘴里還反復提到“信用”“金融”等鄉親鄰里陌生的詞匯。
有了老方的現身說法和切身體驗,更多種植戶及合作社慕名而來,當地節水灌溉企業實現了項目快速拓展,目前惠及約6.63萬農民。
“有了綠色金融的這筆授信,29個農村灌溉水利工程項目順利上馬,農民提前用上了高科技的灌溉技術,這就是共創共贏啊!”當地一家節水企業負責人表示。
如今,像老方這樣的農戶不用自己修建水渠和購買灌溉設備,而是按用水量向節水灌溉企業繳費,不僅減少了設備投入,而且后期設備全部交給專業人員維護與運營,農戶只需在田地旁邊的智能水表上刷卡,就能享受到*、高效的水肥一體灌溉服務。
當然,受益的不僅是農戶,依靠“修建+運營”一體化升級,節水灌溉企業的項目運行效率更高,且擁有了長期的項目經營權和新的利潤空間;當地政府因此能快速落地鄉村振興戰略,并通過用水量*識別政策補貼人群,讓補貼透明高效。
據了解,“火龍果效應”的背后源于海爾金控物聯網共享金融模式對當地火龍果產業和節水灌溉領域的生態賦能。
通過增值分享,海爾金控物聯網共享金融驅動整個產業生態建立共創機制,在這一機制的引導下,以用戶體驗迭代為目標的創新實踐得以持續推進。共創共贏的時代里,增值分享意味著用戶價值牽動著每個攸關方的切身利益,進而各方才會充分創造用戶價值。換言之,沒有增值分享,用戶將不復存在。
截至目前,該模式為云南、甘肅等多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鄉村的農業節水灌溉、農民安全飲水、農村污水處理領域注入多維度的資金,協同企業每年灌溉節水2500多萬立方米,惠及農民多達110萬。
物聯網共享金融的鏈群實踐
事實上,誕生于海爾內部的生態鏈小微群模式如今已伴隨海爾金控的物聯網共享金融實踐延伸到產融領域。譬如在圍繞金融賦能灌溉產業的探索中,節水灌溉企業、種植戶及其他攸關方都成為產業生態中的“創業小微”。
以迭代用戶體驗為同一目標,各生態攸關方在增值分享的激勵作用下便有了自發的驅動力,進而整個生態鏈群便具備了自我進化的迭代能力。金融、市場、上下游資源方和專業技術團隊等生態攸關方共創,實現了資源、企業、農戶之間的互聯互通,一個多邊融合的“節水灌溉生態鏈群”就此形成。
以生態鏈群進一步強化價值賦能,不僅為農戶和節水企業解決了小而散、跨區域項目的授信難題,讓云南火龍果產區的29個水利工程項目順利落地,還進一步拓寬了企業的業務渠道,讓企業增收、為農民創富。
江漢平原腹地的棉花產業、齊魯大地的玉米產業……海爾金控在產業鏈上的各方共贏增值,*終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
不同于互聯網金融和共享經濟,海爾金控的物聯網共享金融將金融與產業相結合,形成獨特的“產業投行”模式。不僅僅是在農業領域,截至目前,“產業投行”模式已在8大生態圈的50多個產業鏈進行復制,并為產業各方創造了分享更多增值的切入點。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相比共享經濟在資源與價值共享方面的欠缺,以及互聯網金融場景單一、依賴流量的短板,海爾金控的物聯網共享金融實現了上述二者的融合升級,能以全場景、全鏈條的方式吸引產業資源,這就意味著金融與產業能夠實現零距離交互,也就有了更多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的可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