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下發指導意見,從十五個方面著手,加快推進全省生態漁業發展。
明確發展目標,實現生態漁業提質增效
以“零網箱·生態魚”為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以漁控草、以漁凈水,推動漁業高效益、高品質與高產量均衡發展。到2020年,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進展,生產空間布局得到優化,逐步提高優質水產品的供給范圍。到2022年,力爭實現水產養殖布局更趨科學合理,水產品產銷兩旺,湖庫生態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及其他生態養殖實現規模化、規范化發展,“貴水黔魚”品牌價值大幅提升,基本形成產品優質、產地優美、技術先進的現代化生態漁業發展態勢。
科學編制養殖規劃,合理布局漁業產業
各市(州)、縣(市、區、特區)政府要加快推進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充分利用供水、灌溉、發電等各種水庫形成的水面資源,合理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在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禁止開展水產養殖等生產經營活動;在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外圍保護地帶等開展水產養殖,要限制生產方式、控制養殖密度,禁止從事網箱、圍欄、投餌、施肥養殖。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積極發展冷水魚健康養殖,因地制宜發展循環水生態養殖等產業項目。
大力發展湖庫生態漁業,拓展漁業發展空間
以黔中、夾巖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及清水江、南盤江、北盤江、都柳江、氵舞陽河、清水河流域梯級電站庫區為重點(涉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庫區除外),鼓勵在湖庫發展不投餌濾食性、草食性魚類及地方土著魚類等,穩定供應綠色、生態、優質的生態漁產品,為培育“貴水黔魚”品牌提供支撐。
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提高稻田綜合效益
發揮黔東南州、遵義市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各市州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通過“稻+N”模式,形成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點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帶;在種植水稻的500畝壩區大力實施稻漁綜合種養。同時做好“稻”文章,選擇適合稻漁綜合種養的水稻品種,提高稻田綜合效益,實現一水兩用、穩糧促漁、提質增效。
積極發展冷水魚健康養殖,打造冷水魚養殖示范基地
各地要充分利用冷水資源,積極發展冷水魚健康養殖。重點在江口、鎮寧、普定、綏陽、松桃、印江、惠水、荔波等縣打造一批年產量500噸以上的鱘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
加快苗種繁育基地建設,提高生態漁苗自供能力
按照*水產原、良種場標準,抓緊建設覆蓋全省的“育—繁—推一體化”特色魚種繁育基地;對全省現有的魚苗魚種場進行改造提升,開展土著魚類、大宗商品魚類繁育研發,切實提高我省生態漁苗種自供能力。
實施品牌戰略,著力打造立體銷售網絡
建立適應市場消費需求的立體銷售網絡。做強“貴水黔魚”貴州生態魚整體品牌,鞏固提升“烏江魚”“稻花魚”品牌影響力,打造一批品牌形象店和社區直銷店。推廣“黔菜坊”等成功銷售終端模式,打造“貴水黔魚”品牌形象店及社區銷售店。積極推進生態漁業產品進軍營、進超市、進農貿市場、進餐飲店、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同步搭建好貴電商、淘寶、微信等線上銷售平臺,逐步建立起滿足消費市場需求的立體銷售網絡。支持企業到國內外、省內外參加各類展銷會、博覽會,對貴州生態魚品牌進行推介,并通過自媒體、貴州電子商務云、貴農網、農經網及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加強對“貴水黔魚”等生態魚產品宣傳,不斷提升品牌形象,增強貴州生態魚市場競爭力。
統籌上下游產業,推進生態漁業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
開展養殖、捕撈、加工設備研發制造,支持水產品加工、流通和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引導活魚消費向便捷加工產品消費轉變,促進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協調發展,形成較為完善的生態漁業產業體系。積極發展休閑觀光漁業,推動農—漁—旅一體化。
加大經營主體培育力度,逐步完善生態漁業經營體系
培育和壯大養殖大戶、家庭漁場、專業合作社、水產養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實行政府主導下的資源整合利用,采取“政府管理水面、企業經營水產”的模式,將省水投集團投資(含控股)建設的水利水電工程形成的水域,支持省生態漁業公司商地方政府以合作經營模式發展湖庫生態漁業。鼓勵和引導其他生產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各種模式的生態漁業產業項目投資經營,逐步完善生態漁業經營體系。
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助力全省脫貧攻堅
聚焦產業革命“八要素”,以“三變”改革為核心,構建“公司+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漁民(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根據各地資源優勢,選擇好水產養殖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漁業生產,使項目所在地政府、集體經濟、項目區群眾共享生態漁業發展紅利,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加強示范引領,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
積極支持和引導各縣打造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生態漁業示范基地,大力創建*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農業農村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在基礎較好、資源條件適宜的地方,實行“整縣推進”,爭創*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縣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
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資金投入
省直相關部門和各地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措施,鼓勵發展生態漁業,將養殖水域灘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按照“多規合一”要求,做好相關規劃的銜接,生產用電與農業用電同價,把水產機械納入農機補貼范圍等。建立政府引導、生產經營主體自籌、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各級財政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增加對生態漁業全產業鏈的投入。地方政府和生產經營主體要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高質量編制生態漁業項目申報省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將更多生態漁業項目列入鄉村振興戰略項目庫。采取擔保、保險等增信分險措施,積極探索推動漁業產業全產業鏈擔保和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為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大力扶持省級生態漁業龍頭公司上市。
規范證照辦理,加大漁政執法力度
利用湖庫水域開展生態放養和回捕,申請辦理養殖許可證、捕撈許可證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積極主動依法及時辦理。湖庫水域跨市(州)、縣(市、區、特區)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協調、辦理。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結合湖庫生態養殖的實際情況,合理劃定禁漁區和禁漁期,加強漁政執法監管。經營主體要依法依規嚴格執行禁漁區和禁漁期的管理規定。各級公安部門要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等破壞漁業資源的非法行為。各地要整合鄉、鎮、村相關人員協助生產經營單位建立管護隊伍,加強日常管護,維護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加強科研支撐,強化人才科技保障
建立生態漁業專家庫,加大生態漁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加強與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依托生態養殖基地,打造生態漁業產、學、研、推技術平臺,積極開展土著魚類馴化、繁育等方面技術攻關,健全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為生態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科技供給服務和人才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
各地要成立以政府負責人為組長的生態漁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工作部署、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水利、農業農村部門要成立生態漁業工作專班,建立工作機制,細化責任落實,積極推進本地區生態漁業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