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縣稻蝦綜合種養面積已經突破40萬畝,去年全縣養殖龍蝦增加收入超6億元,帶動1.17萬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近日,在有著“安徽龍蝦*鄉”之稱的霍邱縣三流鄉,該縣龍蝦產業協會會長黃小華向記者介紹了這樣一組數字。 “稻田養殖小龍蝦已經成為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好路子,也是我縣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實招。 ”
黃小華介紹,霍邱縣是全國產糧大縣、全省水產大縣和深度貧困縣,城東湖、城西湖、姜唐湖三大行蓄洪區涉及全縣22個鄉鎮、160個行政村。“行蓄洪區特別是其中的湖灣區地勢低洼,大水年份極易受澇,正常年份水源充沛,適宜種植水稻,不宜種植小麥,‘冬閑田’面積大,廣大農戶發展產業的收益低,成為全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
“我們鄉位于城東湖畔,過去農民普遍很窮,集鎮上連條像樣的街道都沒有,到縣城也沒有一條好路。 ”三流鄉黨委書記孫廣杰回憶,窮怕了的三流人痛定思痛,決定靠水吃水,把目光瞄準了稻田養殖小龍蝦。“從2015年起,我們鄉政府出錢幫助農戶抽水,引導農戶大面積發展小龍蝦產業。到目前我們的稻蝦綜合種養面積已經突破7萬畝,成為全省養殖小龍蝦面積*的鄉鎮。 ”
同樣靠水吃水的還有馮瓴鄉花墻村。該村屬崗坡地,易旱易澇,是全鄉典型的貧困村。該鄉扶貧工作站站長王振羽介紹,2016年鄉村兩級大力引導花墻村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稻蝦養殖,由于技術簡單、收益可觀,很快得到群眾的認可,推廣很快。目前,全村有50%左右村民發展該項目。2018年,有71戶127位貧困戶靠此項目脫貧。
進入3月份,每天一大早,曹廟鎮黃郢村貧困戶王忠武都會到集鎮上售賣他剛捕獲的蝦,收入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 2016年起他在自家十幾畝土地上養龍蝦,收入3萬多元。 2017年嘗到甜頭的他把養殖規模擴大一倍,純收入達到5萬多元,當年就成功脫了貧。黃小華介紹, 2018年,霍邱縣稻蝦種養共帶動1.17萬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已成為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
記者日前在霍邱縣新店、潘集、城西湖、彭塔、孟集等鄉鎮采訪時看到,該縣稻蝦養殖已經形成“遍地開花”的發展態勢。黃小華說,近年來,該縣不斷創新,在行蓄洪區推廣稻蝦輪作、稻蝦共作、藕蝦共作、茭白蝦共作等綜合種養新模式,把窮鄉僻壤建成魚米之鄉,闖出了一條綠色、集約、高效、可靠的產業扶貧新路子。截至2018年,該縣已形成萬畝示范區3個、千畝示范片14個、百畝示范點200多個。
“下一步,我們重點是建好龍蝦交易和美食兩個市場,解決種苗繁育和加工餐飲兩個問題。 ”霍邱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馬仁高告訴記者,該縣已把稻漁綜合種養納入各鄉鎮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對先進鄉鎮和農戶分別給予獎勵。同時,加強龍蝦品牌建設,成功申報霍邱龍蝦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引導龍蝦全產業鏈發展,讓小龍蝦產業成為老百姓致富綿綿不絕的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