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時代創新提升“壽光模式”研討會在壽光舉行。200多位國家有關部委、高校、智庫的專家學者齊聚壽光,重點圍繞鄉村“五大振興”,深入研討未來“壽光模式”的發展路徑和重要舉措,賦予“壽光模式”新的時代內涵。
“從壽光發展實踐中抽象和提取重要的理論概念,揭示‘壽光模式’在走好中國道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中的重要作用,使新時代‘壽光模式’能夠成為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新時代創新提升“壽光模式”研究課題組成員劉岳說。
中央黨校發展經濟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施紅說,以往的“壽光模式”是1.0版,現在是2.0版。大家應該更多地關注高質量的農業、高質量的農產品、高質量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未來現代化的強國相匹配。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原副院長,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認為,壽光的成功,首先是農業與市場結合的典范,其次是農業發展促進工業發展,再就是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如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
山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明子春認為,“壽光模式”的創新提升,特別是鄉村振興樣板的打造,應該朝著組織化、標準化、智慧化三個方向努力。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在全認為,要創新提升“壽光模式”,得做好四個文章。一是做好“壽光模式”這個品牌文章,尤其是蔬菜這個世界品牌,建設一個全球產業總基地。二是注意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向兩端延伸,打造完善的產業體系。三是做好文化生態文章,在鄉村振興中打好文化牌、生態牌。四是做好基層黨建文章,打造現代化的鄉村治理體系。
山東省政法委二級巡視員張海濤認為,“壽光模式”不僅開辟了一條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而且探索出了一套基層社會治理的好經驗、好做法。“壽光模式”要始終立足新時代,面向現代化,充分發揮縣域在社會治理中承上啟下的作用,加快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中物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物流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說,“壽光模式”之所以成功,就是在農業供給側改革方面通過創新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式。“壽光模式”升級版,要把握三個重點。一是通過降本增效,通過標準化生產和標準化運輸,實現高質量發展。二要加快資源整合,實現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延伸,做到優質優價。三是強化數字引領,主動研究數字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革新創新,主動利用互聯網、物流網改造升級農業產業,實現更大規模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室所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趙學軍認為,“壽光模式”要在目前的研究基礎上,以發展的眼光,挖掘整理當前壽光在發展中的創新性工作,包括農業保險、農業金融等現代農業元素,深化和豐富“壽光模式”內涵。
濰坊科技學院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友祥認為,“壽光模式”的新時代內涵是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蔬菜品牌化和生產標準化為引領,以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積極推動農業工廠化、農民職業化、鄉村宜居化、城市智慧化和城鄉一體化。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大學農村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靳相木說,“壽光模式”必須把握“立足國家、眺望全球”的時空站位,要把握產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機制、新特征,通過農業產業化推動社會現代化,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浙江省常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余風說,常山縣主要通過“五個堅持”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希望對壽光有所借鑒。一是堅持“兩山理論”,做大做強常山農業標準、常山特產、常山旅游、常山健康等產業。二是堅持全域花園概念,融入宋詞文化,打造生態、休閑的常山慢生活概念,提升宜居水平。三是堅持文化引領,推進核心價值觀普及、推進哲學進農村等。四是堅持農民增收、改善民生的施政方針。五是堅持黨建引領,努力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