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黑龍江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在哈爾濱召開,委員們在分組討論時一致認為,這次會議是黑龍江省在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攻堅階段召開的*十分重要的大會。省委將對黑龍江省貫徹“八字方針”,深化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安排部署。大家紛紛表示,這必將對我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工業強省、農業強省、科教強省、生態強省、文化強省、旅游強省提供強大動力。
加快建設工業強省讓工業唱主角成為振興龍江“主心骨”
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分組討論期間,委員們立足全局思考問題,結合實際完善措施,向前展望謀劃工作。就加快工業強省,向制造業要高質量發展,省委委員、一重集團董事長劉明忠說,中國一重作為“*”央企,從維護國家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等戰略出發,做強做優做大裝備制造板塊,著力在高強度、輕量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核心制造能力。加快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在重點產品領域建設完善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對傳統裝備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推進產品結構高端化、服務化,促進裝備制造業務全產業鏈整體躍升,牢固確立裝備制造業“母機”地位。同時,培育壯大新字號,大力開拓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冷鏈物流、新能源、節能環保、農業機械、新材料等,并加大秸稈綜合利用,生物質發電等項目創新投入力度,迅速擴大新產業新項目規模,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軍民深度融合成為我省振興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省委委員、省委軍民融合辦副主任李豪巖認為,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比較優勢體現在軍民融合領域,加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意味著我省要推進軍民融合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更多應用。通過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推進研發、生產、應用全產業鏈融合,打造軍民結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協同創新平臺。此外,積極引導社會資源資本參與、增強協作配套能力,推動軍民融合形成千億級產業。
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強化科技的支撐推動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和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農業之于我省的位置舉足輕重,委員們就農業強省建設紛紛建言獻策。
在談到農業強省時,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說,省委對中央“八字方針”的部署和落實,充分體現了龍江發展的實際,聚焦經濟建設,立足優勢潛力,瞄準瓶頸和短板,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我省農業農村工作要緊緊圍繞建設農業強省這個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推動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對發展優質高效農業、三產融合發展、農業對外合作、縣域經濟發展、深化農村改革等重點工作都做了具體的部署和安排,是我省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就如何建設農業強省,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王金會表示,我省將繼續穩定糧食產能,著力提升農產品供給能力,實施好“藏糧于地”戰略,優化農業結構調整,擴大高質高效農作物種植。同時還將繼續推動綠色發展,著力推進農產品走向國際,加快融合發展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注重強化科技對農業的支撐,著重提升農業科技含量。此外,還將注重農村深化改革,著力提升農村發展活力,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加快建設科教強省當下有為未來可期
近年來,我省科教工作亮點紛呈,如何鞏固成果再出發,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話題在分組討論時,會場上一種“坐不住”的緊迫感與興奮感呼之欲出。
誰擁有*創新人才、*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省委委員、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榮利彬在參與分組談論時表示,本次會議對龍江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科技創新*重要的因素是人,科技人才是帶動龍江科技發展的重要動力,我省有著扎實的科教實力和多年來積淀的科技成果,這為龍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高校中的青年人正處于創新創造的黃金時期,要注重引導青年人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堅定青年科技人才信仰、信念、信心,努力培養肩負龍江振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人才成為建設科教強省的不竭動力。
省委委員、哈電集團董事長斯澤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龍江科教近些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未來,還是要繼續將科研方向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緊密對接,開拓創新,積極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
作為列席人員,省教育廳廳長趙國剛在參與討論時表示,教育系統要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跳出教育看教育,融入經濟發展主戰場找差距、找需求,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服務、支撐、引領經濟發展的能力。要創新運行機制,堅持產業牽頭、學科支撐、專項突破,加快高校“雙*”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破解“卡脖子”的技術。要堅持開放創新,加強高校、科研院所與園區示范區聯動機制建設,聚焦國內外人才、科技資源,提升區域協同創新水平。加快建設生態強省
守護綠水青山黑土打造生態“金山銀山”
省委委員、大興安嶺地委書記蘇春雨在談及生態強省建設時表示,生態資源是大興安嶺的寶貴資源,生態優勢是大興安嶺的核心優勢,大興安嶺要通過提升綠色優勢促進高質量發展,嚴格按照天保工程要求全面禁伐,并加強人工干預保護,采取撫育等有效措施,促進森林數量加快恢復、質量持續提升,強化森林抗災能力建設。同時,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旅游景點。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扶持企業開發藍莓等獨有野生漿果資源,形成生態產業,助力經濟發展,努力為全國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
王金會提出,要注重推進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色、優質、高效的發展理念,大力加強農業生態保護,放大生態和資源優勢,加快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持續實施農業“三減”行動,推進以還田為主的秸稈“五化”利用,推進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堅決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同時,注重補齊農村短板,著力建設美麗宜居家園,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典型示范向面上推開。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讓文化產業成為拉動經濟“新引擎”
我省提出建設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讓省委委員、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張麗娜感到壓力與動力并存。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這個看似抽象的概念和人們的生活早已息息相關。
張麗娜認為,從目前看,我省文化產業發展與發達省份相比還有差距,文化強省任重而道遠。未來,我省將從發展演藝娛樂業、工藝美術業、文化創意等方面“發力”,讓文化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引擎和新動能。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這些標志性文化場所成為龍江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如今大眾對演藝娛樂業的需求已由小眾到大眾、由劇場到景區,由單一到多元在不斷變化。張麗娜認為,發展演藝業把文化和旅游有機融合,讓演藝業在保持社會效益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是大勢所趨。在國內各大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版畫、魚皮畫、樺樹皮畫、麥秸畫這些獨具“龍江”味道的工藝美術品都十分“吸睛”,他們是黑土地的驕傲,怎樣讓“龍江制造”的特色工藝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也是我省未來努力的發展方向。
黑龍江的文化產業有著深厚的底蘊,多元文化的融合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散發著獨特光芒,從而形成了特有的“黑土文化”。我省將研究怎樣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把現有文化產業有效整合起來,把獨具特點的“黑土文化”進一步挖掘、傳承。當前,文化消費已成為百姓生活消費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因勢利導,提供更好的文化消費產品引導百姓消費,深入挖掘文化消費產業,擴大提升我省文化消費的占有率。”張麗娜對記者說。
加快建設旅游強省打造“必到必游”讓高品質成為龍江旅游底色
旅途中*怕漫長等待,時間距離的縮短讓游客體驗的不僅是便利,更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所帶來的輕松與灑脫。從“百趟專列進龍江”行動中開來旅游專列到龍江正著力打造的“高鐵+旅游,周末游龍江”,飛馳的高鐵,舒適的乘坐環境,鐵路作為我省建設旅游強省之路上的好伙伴,成為游客心中高品質游龍江的“贊點”。
省委委員、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進喜在參加分組討論時自信地說:“打造旅游強省,鐵路大有可為。”當前,我省旅游業發展正由各地自彈自唱的“獨角戲”向全省協調統一的“一盤棋”轉變,讓“一盤棋”聯結暢通的關鍵就在于交通。“龍江高鐵網骨架初步形成,我們正逐步推進開發‘高鐵+旅游,周末游龍江’產品,通過1到2小時經濟圈覆蓋,進一步發展壯大旅游圈。”王進喜表示。列車車體上生態旅游的“養眼”噴繪,列車車廂里被服用品森林康養的清新印制,讓“伊春號”成為宣傳龍江旅游資源的流動“小分隊”。王進喜說:“哈鐵四通八達,旅客列車的冠名,借助設備設施宣傳龍江旅游資源,為吸引全國人民來龍江旅游提供了新的思路,現在看來效果非常好。這次會議為我們鐵路部門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更好地為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當前,我們的工作重點聚焦在龍江全域旅游規劃的設計,規劃出臺后,會對龍江旅游有一個高水準的定位和引領。”張麗娜表示,將進一步做好市場監管,增強龍江旅游服務能力,指導用好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并加大對導游、景區管理人員等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嚴肅打擊旅游市場出現的問題,不斷強化龍江旅游市場監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