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河北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突出重點抓種植結構調整,*用力抓特色產業發展,年內新創建30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總數達到80個以上。
種植結構調整做好加減法。在確保糧食面積、總產量“雙穩”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減非優勢區高耗低質低效農作物面積,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糧食作物、特色高效經濟作物。今年完成調減非優勢區高耗低質低效農作物200萬畝(包括調減張家口壩上地區高耗水蔬菜20萬畝),以石家莊、邢臺、邯鄲等為重點,新增強筋小麥62萬畝、達到360萬畝。以平原和黑龍港優勢產業區為重點,新增高油酸花生20萬畝、達到40萬畝;新增高油高蛋白“雙高”大豆15萬畝、達到60萬畝。以黑龍港、山區丘陵、壩上地區為重點,發展雜糧10萬畝、達到523萬畝。以太行山、燕山兩大中藥材產業帶以及安國、巨鹿和壩上三大片區為重點,新增道地中藥材7萬畝、達到135萬畝。以環京津等城市周邊為重點,新增優質蔬菜21萬畝、達到1305萬畝。以山區丘陵、冀中南平原、城市周邊等果品優勢產區為重點,新增優質果品30萬畝、達到1030萬畝。以黑龍港地區產棉大縣為重點,發展優質棉花15萬畝、達到95萬畝。以草食養殖大縣為重點,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飼料20萬畝、達到220萬畝。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在黑龍港地下水超采區,繼續開展季節性休耕,面積達到200萬畝。在張家口壩上和衡水、滄州、邢臺、邯鄲市等深層地下水超采區,以整鄉整村方式開展“水改旱”試點,面積達到30萬畝,其中壩上地區20萬畝,黑龍港地區10萬畝。在冀中南淺層地下水超采區,推廣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和配套技術536萬畝,減少灌水1-2次。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0萬畝、達到450萬畝。通過以上措施,實現減少農業用水6.47億立方米。
在特色產業發展方面,今年,河北省深入推進特色產業帶建設。對特色糧油、蔬菜、中藥材、水果等7大類24個特色產業,按照大產業抓小品種、新產業抓大基地、老產業抓新提升、強產業抓固根基的發展路徑,緊盯高端市場需求,省市縣逐級制訂完善推進方案,整合資源,聚集合力,突出建標立標和標準化生產,著力延伸產業鏈、筑牢組織鏈、打造創新鏈、強化安全鏈,建立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加工流通、消費全程可追溯體系,打造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新動能,培育鄉村振興骨干產業。
持續開展特優區創建。按照高標準打造一批、整體提升一批、培育創建一批的思路,重點高標準創建平泉香菇、雞澤辣椒等17個生產基礎較好、產業鏈條完整、產品優勢明顯的國家和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金字招牌。新創建30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總數達到80個以上,著力建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和倉儲物流“三基地”,完善科技支撐、品牌建設、市場營銷和質量控制“四體系”,建設現代農業精品園區。按照“一縣一業”要求,每個市創建1-2個市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把地方特產、小品種培育成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和品牌農產品。
河北省還將充分發揮產業化的引領作用,積極培育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每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植一個聯合體,建立要素、產業、利益緊密連接,生產、加工、服務一體化的新型農業產業化聯盟,重點發展152個省級示范聯合體。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特色優勢產區轉移集中,建設12個產值超5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打造環京津休閑度假圈,重點推介30條休閑農業觀光精品線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