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奮力奔向世界的“河南?!?/span>
奮力奔向世界的“河南?!?/div> 農業網   時間:2019/5/6 10:18:00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385

  一個地處焦作、曾經年產牛肉不足千噸的小型屠宰工廠,一躍發展成為集肉牛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等多元產業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銷售收入連上臺階,2010年突破1億元,2015年突破10億元,2018年達到19.8億元,2019年沖刺55億元,2020年的目標是100億元。

  未來計劃在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區建立養殖、加工基地,把中國本土的牛肉品牌推向世界。

  河南伊賽牛肉股份有限公司正奮力讓“河南牛”奔向世界。

  1、從十多人的屠宰廠到行業*

  2001年,做煤炭物流的買銀胖,轉型開始經營一家僅有十多人的小屠宰廠。

  “發達國家牛肉年人均消費量50公斤以上,而我國卻人均不足5公斤。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牛肉的需求量也會不斷增加,安全、健康、高端的肉制品行業將是一片藍海。”如今已是河南伊賽牛肉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伊賽公司”)副總經理的皇甫幼宇對公司董事長買銀胖的話記憶猶新。

  18年專注做牛肉,產品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伊賽牛肉突出“清、鮮、專、全”四大特色。該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孫森偉說,公司注重技術創新,在胴體減菌、排酸、保鮮護色保藏、質量追溯系統等方面不斷進行技術提升與改進。

  走進伊賽公司廠區,“開創中國牛肉品牌”“產品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等標語出現在眼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矢τ子罱榻B,伊賽公司與比利時WEWIBA公司聯合,利用云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公司自主開發的質量追溯軟件,從肉牛養殖到屠宰加工、生產、運輸、銷售實施全產業鏈產品質量追溯,確保產品可以追溯到每一批次屠宰牛。

  此外,伊賽公司還與科研院所和高校緊密合作,研發出包括*冰鮮牛肉、速凍牛排等1200多個牛肉產品,形成以河南為中心、輻射全國的銷售網絡,在國內*牛肉市場占有率達15%以上,省內市場占有率38%以上,產銷量居全國同行業*,與雙匯、海底撈等知名企業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

  “目前市場對高端肉制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低溫、調理、休閑等肉類產品將越來越有競爭力。”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郝修振認為,龍頭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正引領肉類加工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2、從企業發展到興農富民

  如何保障穩定的肉牛來源,又帶動更多農民致富?伊賽公司從開辦自有養殖場和自有飼料廠開始,全力推進全產業鏈業態,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銀行+農戶”的發展模式,以牛肉加工帶動肉牛養殖、飼料加工、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相關產業發展,形成上下游聯動、三產融合發展的農業產業化集群,以產業發展帶動興農富民。

  55歲的修武縣五里源鄉東板橋村農民付留財,因為年紀大,家里還有老伴兒需要照顧,只能在家附近找活干。在伊賽公司帶動下,他參加了金牛養殖合作社。

  “公司負責提供飼料、防疫、收購,俺只管按要求養牛,一年收入6萬多元,還能照顧家里。”付留財說。

  不僅僅是肉牛養殖,伊賽公司飼料加工、屠宰分割、肉制品生產、冷鏈物流、連鎖銷售等全產業鏈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直接帶動農戶1.2萬戶,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7000多個。以伊賽公司為核心的肉牛產業集群,年消化玉米秸稈48萬噸,可帶動和促進農民增收2億元。

  買銀胖說,公司計劃到2020年,解決1萬名員工就業,帶動10萬戶農民養牛致富,讓1億中國人吃上放心牛肉,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讓伊賽牛逐漸成長為“中國牛”“世界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