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河南省委十屆九次全會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對我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部署,再*吹響了加快鄉村振興的時代號角。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進入新時代,越來越多高學歷、高技術的創業者投身“三農”領域深耕,他們既腳踏實地“關心糧食和蔬菜”,又“面朝大海”眺望市場和未來。“新農業”風起云涌,“新農人”層出不窮,“三農”領域已成為各路有頭腦、有遠見、有闖勁的有志之士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中原沃土,風景獨好。這些年,我們探索走出了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四化”同步發展的成功路徑,探索走出了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提質增效之路,探索走出了立足資源稟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打造多彩農業新格局之路,探索走出了從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到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帶動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之路,探索走出了以脫貧攻堅統攬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之路,廣袤田野不斷升騰新的希望。當前,我省正處于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型期,從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轉軌期,從農民身份化向農民職業化的轉變期,河南發展的巨大后勁蘊藏在鄉村之中,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的金鑰匙也蘊藏在鄉村之中,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中原大地潛力無限、機遇無限。
讓潛力充分釋放,把機遇化為現實,就要著眼大事,明晰重點。鄉村振興包羅萬象,涵蓋“三農”工作方方面面,不分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就難以順利推進。綱舉則目張,執本而末從,全省上下要嚴格對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照中央一號文件,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在穩步提升糧食產能上展現新作為;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升農業競爭力上探索新路徑;建設美麗鄉村,在營造良好生態環境上塑造新優勢;夯實基層基礎,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積累新經驗;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激發動力活力上求得新突破。
把握大勢,順勢而為。勢者,勝眾之資也。同樣是小麥加工品,饅頭、面條幾塊錢一斤,而面包、餅干等休閑食品是十幾塊錢一斤。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我們才能筑牢大糧倉、豐富大廚房、做優大餐桌。綠色農業、高標準農田、返鄉創業、新鄉賢文化、電商進村、廁所革命……新時代“三農”工作不斷涌現出“新詞匯”,這些“新詞匯”的背后,是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呼聲。與時代同向同步,我們才能實現生產關系的新突破、生產力的新躍升,開辟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
因地制宜,彰顯特色。新縣、欒川等地利用生態優勢發展全域旅游,建設特色古村落,讓鳥兒回來、讓游客過來,實現了由“賣石頭向賣生態”的華麗轉身;蘭考探索“龍頭企業做兩端,農民兄弟干中間,普惠金融貫全鏈”模式,促進了畜牧業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河南省各地鄉村資源稟賦不同,既有共性特征,也有個性特色,鄉村振興沒有樣板可以模仿,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本地優勢,實事求是、勇闖新路,才能讓鄉村振興的田園百花齊放、百果飄香。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牢牢把準鄉村振興的目標方向,沿著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四化”同步發展之路探索下去,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穩扎穩打,久久為功,我們就一定能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三農”篇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