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行業涌現出不少*的*企業,為行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當前糧食*企業也面臨一些問題,亟須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從而促進其進一步創新發展。
支持糧食*的兩種方式
從糧食*來看,有些*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也有部分*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面對這種情況,支持糧食*必須優選對象,分清輕重緩急,采取不同方式,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錦上添花式的托舉支持
這種方式適合于各方面優勢明顯、具有很強發展潛力的糧食*,側重于精神層面的政策支持。
例如,重慶紅蜻蜓油脂有限責任公司,其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中國植物油廠,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的生產植物油脂油料的國有獨資企業,重慶紅蜻蜓屢創輝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從1998年到2005年,“紅蜻蜓”注冊商標三度被評為“重慶市*商標”;從1997年至今,紅蜻蜓一直有產品榮膺“重慶*產品”稱號;2002年,紅蜻蜓食用油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首批授予“放心油”稱號,同年5月紅蜻蜓菜籽色拉油被中國商業聯合會評為“中國*商品”,同年8月紅蜻蜓菜籽色拉油首批獲得“*產品”稱號。又如廣東省糧油儲運公司,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省財政廳糧食局下設的直屬糧倉、糧食運輸站,至今已有近70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公司業務迅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目前主營業務年管理儲備糧食數量高達50多萬噸,已從單一的糧油倉儲、運輸企業發展為經營范圍集糧油食品、飼料、物流服務等于一身的多元化市場主體,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很大的影響力。
對此,糧食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一方面應當重點發揮糧食*的比較優勢,促進其所承載的工匠精神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產生活,實現活態化傳承、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企業的比較優勢成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推動力和正能量。另一方面,應當科學引導糧食*健全傳承體系,努力開拓市場,提高發展能力,推進產品和服務創新,使*企業的發展潛力成為進一步搞活市場經濟的支撐力和蓄水池。
雪中送炭式的救助支持
這種方式適合于各方面劣勢突出、甚至陷入生存困境的糧食*,側重于物質層面的資金支持。例如,1953年成立的江蘇海門市四甲糧庫,是地區國有骨干庫。近年來,為增加庫容,急需資金支持對原有舊庫、機修車間進行改擴建,但因資金來源有限,難以邁出更大的步伐,實現*的華麗夢想。相比之下,1949年成立的哈爾濱香坊糧庫,日子更不好過。有資料顯示,香坊糧庫在計劃經濟時代是東北赫赫有名的大型糧食加工廠和倉庫,為新中國建立初期的糧食行業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其生產的掛面也曾名噪一時,有力地拉動過地區消費。然而,進入市場經濟后,雖曾改制為香坊糧食物流中心,但由于種種原因,仍舊徘徊在求生存、待脫貧的十字路口,籠罩在日益衰退的陰影中。
對此,糧食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應當根據糧食*企業的發展現狀和困難程度,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分門別類、有的放矢地給予支持。一般來說,對于那些余韻猶在或尚屬小康的*企業,可以結合政策傾斜、重點進行物力幫扶,使其盡可能做大做強,重振*雄風。而對于那些舉步維艱或瀕臨倒閉的*企業,如果認為有必要,可以實行政策和資金雙管齊下的有效救助,使其早日走出逆境,回歸正常。
持糧食*的基本思路
*是國中之寶,糧食*亦如此,必須支持。根據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走向,結合我們能夠有效掌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及其他資源,關于對糧食*的支持,筆者提出以下思路:
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既要深入挖掘糧食*傳統技藝和品牌內涵,弘揚糧食*工匠精神,又要積極運用現代管理和生產技術持續提高質量標準水平,不斷開發特色產品和服務,提高糧食*核心競爭力。
二是堅持經濟與文化相結合。既要堅守商品和服務等傳統經營業務,又要充分挖掘糧食*文化資源,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糧食*產品,讓更多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提升糧食*品牌影響力。
三是堅持市場競爭與政府引導相結合。既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糧食*企業在轉型創新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又要通過制定實施法規標準,加強政策支持和信息引導,營造政府、協會、企業共同支持和促進糧食*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
基本目標:
通過支持糧食*創新發展,促進糧食*支持和體系進一步健全,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形成全國各地糧食*多層次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從中培育出一批文化特色濃、產品和服務質量優、品牌信譽高、市場競爭力強的糧食*,努力使糧食*創造更多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價值。
主要措施:
一是支持糧食*傳承和創新傳統技藝。支持糧食*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共建“工匠創新工作室”和“工匠教學基地”,鼓勵糧食*技藝傳承人到學校兼職任教、授徒傳藝,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實現傳統技藝薪火相傳。鼓勵糧食*通過建立博物館等方式實現活態保護與傳承。鼓勵糧食*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導入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模式,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創新傳統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和工藝技術水平,并根據市場需求研發新產品,吸引新顧客,開拓新市場。鼓勵糧食*與文化創意相結合,舉辦體現傳統文化、符合現代生活方式和消費需求的文化、購銷活動。
二是支持糧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貫徹落實國家平臺經濟戰略,實施“*+互聯網”工程,引導糧食*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開發網絡適銷商品和款式,發展網絡銷售。引導糧食*與電商平臺對接,支持電商平臺設立糧食*專區,集中宣傳,聯合推廣。鼓勵糧食*發展在線預訂、網訂店?。ㄋ停┖蜕祥T服務等業務,通過線上渠道與消費者實時互動,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產品和服務。
三是支持糧食*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引導糧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各類專業機構為糧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勵糧食*建立健全科學的激勵、決策和用人機制,探索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鼓勵和支持糧食*將傳統經營方式與現代服務手段相結合,積極推進標準化改造,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特許經營,拓展品牌影響力。鼓勵糧食*應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品牌歷史和商業文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