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里采摘的棉花經過剝絨機分離出棉絮后剩下棉籽。棉籽該何去何從?
“這是種子,它還可以榨油。”
在大多數人眼里,這個回答幾乎已經涵蓋了所知的全部。
然而,這家公司的做法改變了筆者固有的認識。
日前,在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轄區的山東中匯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總經理陳志江給筆者介紹:“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棉籽在這里實現了被‘吃干榨凈’,產品有脫酚棉籽蛋白、棉短絨、精煉棉籽油、棉粕、棉籽皮、油泥等。”
脫酚棉籽蛋白是什么?
“脫酚棉籽蛋白產品可替代豆粕、玉米蛋白粉、魚粉等動植物蛋白,是畜禽和水產的上好飼料。”陳志江說,去年,公司與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合作,實現了技術創新,引進了生產飼用脫酚棉籽蛋白的新工藝。
“公司引進脫酚棉籽蛋白新工藝后,極大限度地減少了蛋白的變性,而又脫除了棉酚,使其在營養水平上有質的提高。”陳志江解釋。
棉短絨可投入紡織、火藥、膠片、紙張等行業,而且經堿法蒸煮、漂白等精制處理后提煉出精制棉。這是大家對棉短絨的一般認識。
“不為大家所知的是,棉短絨中還能提取出食用纖維素,它在保障人類健康,延長生命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多用于酸奶的增稠。”陳志江說。
“棉籽殼可是農民眼里的寶貝!它是*菌類作物生長的‘土壤’,廢棄的菌棒還可以做有機肥。”聊到原來要被遺棄的棉籽殼,公司副總經理丁尊如說。
為了讓農民看到棉籽殼高效利用的價值,公司流轉了200畝土地,采用以棉籽殼為主要原料的菌棒種植*菌類作物,廢棄的菌棒將再加工成有機肥,用來種植特色瓜果,以高品質農產品種植促進農民更多增收。
“東營區是一個植棉大區。企業以工匠之心將一粒棉籽‘吃干榨盡’,使得棉副產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引領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東營區鄉村振興。”東營區鄉村振興工作負責人薛曉燕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