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巫山: 劍走偏鋒發展“懶人”產業
巫山: 劍走偏鋒發展“懶人”產業
農業網   時間:2019/5/8 9:32:00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閱讀數:353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四月走進重慶巫山巫峽鎮春泉村,只見漫山遍野的山花競相盛開,成群的蜜蜂在花叢中來來去去忙個不停。全村700余桶土蜂,成排點綴在沿途的青山白云間。春泉村,依托地域優勢,正在大力發展養蜂的“懶人”產業。

  產業扶貧才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

  *個提出大力發展養蜂“懶人”產業思路的是駐村工作隊長唐志恒。

  春泉村以前也不斷探索過如何發展產業的路子,*終都以失敗告終,老百姓大多也就失去了信心。

  今年36歲的唐志恒,幽默風趣很具親和力。2018年9月,他調到春泉村擔任*書記。在他*次跟村民打交道的時候說過一句話:“老鄉,我初來乍到還不熟悉情況,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希望你們把心里的想法講出來,我們才能更好地想法把你們的荷包鼓起來。”沒想到一句詼諧的話點燃了老百姓想發展產業的激情。

  他帶領駐村工作隊通過走訪調研,發現春泉村老百姓發展土蜂養殖的愿望很高。經過一番琢磨,他算是明白了究竟。

  唐志恒告訴記者,春泉村海拔在850米至1750米之間,立體的高山氣候,山林間一年四季花果不斷,蜜源不成問題。土蜂養殖在春泉村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只是以前都是村民閑散養殖,不成規模。現在村里面已經有人從外面學會了成熟的養殖技術,技術不成問題。春泉村生態環境好,蜂蜜質量高。土蜂養殖本就是一個“懶人產業”,目前市場上對土蜂蜜的需求很大,只要能帶領老百姓賺得到錢,發展就不成問題。這個事,搞得。

  干部帶頭帶動村民的積極性

  土蜂養殖前景雖好,但是怎么樣才能激發老百姓的積極性呢?這是駐村工作隊一直著手解決的問題。

  *走訪中,村干部張齊權幫助貧困戶阮茂興直到養蜂技術的場面給了大家的啟發。

  張齊權是春泉村本土人才。8年前,他在銅梁打工時,跟著鄰居學養蜂,1年就回來,買了種蜂38桶,現在發展到100桶,*峰賣了13萬多,后來開始賣種蜂,去年收入6萬多元。

  經過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一起磋商后,一致認為通過干部帶頭致富,帶動老百姓共同致富的路子可行。

  現在,在春泉村的村干部中已經有3人開始養蜂。張齊權發展了100多桶,副主任黃整軍發展了20桶,覃清輝發展了18桶。張齊權擔任技術總指導和培訓工作。

  4月27日,黃整軍家圍著好大一群人,這是他今年*次采蜜。只見一大盆剛從蜂房采割下來的蜂蜜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不一會兒如一股金黃的甘霖汩汩流淌出來。

  “我今年才開始養蜂,我就想先做個試驗,如果成功了賺了錢了就準備帶領村民一起搞。”黃整軍高興地說。今年他養了20桶土蜂。就在現場通過發朋友圈,就銷售了2000多元的蜂蜜,圍觀的村民看著蜂蜜這么好賣,個個摩拳擦掌。

  發展專業合作社助力產業長久發展

  在村干部的帶動下,貧困戶阮茂興發展了100多桶,黃孫國發展了20桶,退休教師馬垂榮發展近200桶……全村已經發展近700桶蜂蜜,一年產蜂蜜量在6000斤以上。

  因為春泉村地屬高山,中藥材品數多樣,生態環境良好,產出的土蜂蜜顏色新鮮,透亮,口感清香甜蜜,營養價值高。據張齊權介紹,目前已經銷售到了香港和澳門。

  一個產業,如果沒有長遠規劃終歸會失敗。春泉村的土蜂養殖到底能走多遠?駐村工作隊和村社干部有自己的規劃:成立專業合作社,做自己的品牌。

  目前,全村已有37戶村民意愿加入專業合作社,其中貧困戶有10戶。

  春泉村,耕地面積3120畝、退耕還林面積1991畝、林地面積28300余畝,森林覆蓋率達75%。全村轄13個社487戶1435人。截至2018年底累計完成75戶268人穩定脫貧,尚未脫貧5戶8人。

  如何確保春泉村這個深度貧困村能夠*脫貧,并能長久致富,培育穩定長久的產業鏈是關鍵。按照春泉村的產業發展規劃,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形成發展中藥材、高山蔬菜種植和高山土雞養殖和土蜂蜜養殖的產業鏈,結合大坪民宿旅游打造,帶動全村發展鄉村旅游。

  “房屋破舊無產業,天干無水吃雨天一身泥,交通靠走通訊靠吼”是巫峽鎮春泉村昔日的狀況。如今,隨著脫貧攻堅戰的不斷深入,曾經的縣深度貧困村已經舊貌換新顏,正在逐步蛻變成離縣城*近的邊陲風情小山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