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和培育區域性農業品牌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大戰略。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國經濟必須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實施質量興農戰略顯得越來越迫切,而推進農業品牌化則是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的重大舉措。
品牌是區域特色的標識。各具特色的區域自然稟賦和人文傳統,造就了發達的特色農業和豐富的特色產品;一個個具有鮮明自然和人文印記的區域農特產品及其加工制品,造就了產品與區域緊密相聯的塊狀經濟和公用品牌。這一個個塊狀經濟成了相應區域的代名詞,而這一個個公用品牌則成了相應區域的金名片。
品牌是生態價值的體現。工業產品品牌的本質是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而農產品品牌的本質則是良好生態環境的價值。好產品要賣出好價格,一定要有響亮的品牌。這種品牌,不僅有利于區分不同區域生產的不同品質的產品,而且有利于實現好山好水的生態價值,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一條重要實現途徑。
品牌是地域文化的符號。特色農產品總是跟特定的區域及其人文連在一起,總是與特有的產業文化和地域文化融為一體。區域品牌在反映地域及產品的特征時,應該反映地域及產品的文化特質。這種由文化作支撐的品牌,不僅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而且成為地域文化的符號。
品牌是市場競爭的實力。現階段,農產品品質良莠不齊,品牌是區分農產品品質優劣的重要標志。如果有*農產品品質基本趨同,那么,品牌將是贏得消費者信任、取得農產品高價的主要標志。無論什么時候,品牌是市場競爭的實力。
品牌是社會責任的象征。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都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影響。有了品牌,就可以對銷出去的農產品實行全程溯源,一旦農產品有了質量安全問題,很容易追查出責任環節。所以,打品牌意味著向全社會作出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的承諾。
品牌是共建共享的載體。我國因農業合作化滯后于農業產業化,農業生產者很難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益。這種格局大大挫傷了生產者實行農業標準化的積極性,也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缺乏根本性的保障。品牌化營銷,可以使品牌效益下沉到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它是除合作經濟之外實現共建共享的有效載體。
2017年,浙江省成立了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建立了省市縣鄉四級體系。農合聯是為農服務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組織,供銷社是供銷服務的主要供給者,也是農合聯的執行委員會,推進區域農業品牌的培育、運營和維護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在品牌培育上,浙江省將根據特色農業的區域布局,搞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規劃,并為各地提供品牌設計、研發、宣傳、推介、咨詢、培訓等全方位服務。浙江省將加強相關研究咨詢機構的合作,發揮他們在品牌培育上的服務作用。
在品牌運營上,浙江省將發揮農合聯的組織體系優勢,推進生產標準化,加快推行肥藥專用化、作業統一化,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產品準入化,加快建立品牌使用機制和監督機制,明確區域內相關經營主體使用品牌的準入條件和審查程序,確保使用公共品牌的農產品達到質量安全標準;推進營銷連鎖化,加快培育*農產品物流配送企業,建立由城市體驗專店、農貿市場專攤、社區超市專柜組成的*農產品連鎖專營體系,把*農產品從好壞難分、內斗難解的批發市場分離出來,促進優質優價、*高價。
在品牌維護上,浙江省將通過保證品牌質量、健全品牌標準、打造品牌文化、擴大品牌影響、提升品牌價值,加強公用品牌維護。浙江省將利用農合聯、供銷社的優勢,積極推進品牌維護;同時,將利用媒體廣聯社會的優勢,加強對品牌文化的宣傳,提升品牌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價值。
鄉村振興,品牌先行。浙江省將把推進農業品牌化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在地方政府統籌和支持下,打造一批以良好生態為背景、地理標志為基礎、地域文化為靈魂的區域農業公共品牌和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普遍較快增收作出積極貢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