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立崗鎮永興村是稻漁立體養殖示范區,每年的4、5月份,正是立崗養殖戶們往農田里投放河蟹幼體(又稱稻田蟹苗)的時候。
近日,趁著應季的大好時機,養殖戶吳英平正忙著往稻田里投放蟹苗,他計劃將2000斤的蟹苗投放到500畝的稻田里。
這些蟹苗和水稻共存,不僅可以捕食稻田內的水稻蟲害,還可以起到松土、增加水中溶氧量的作用,同時河蟹的排泄物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肥力,提高水稻品質。
到8月底,隨著稻子的成熟,這批蟹苗也將長成合格的河蟹,進入市場銷售。
立崗鎮現有水稻面積10萬畝, 2018年城鎮開展水稻立體種養面積3000畝,2019年又新增了7000多畝,立崗鎮全鎮現在水稻立體生態種養的面積擴大到了1萬畝,種養品種也從稻田養蟹擴展到稻田養魚、稻田養泥鰍。
稻蟹共生利用稻養蟹、蟹養稻的原理,可以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提高了水稻“身價”和河蟹產量,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銀川市賀蘭縣立崗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我們,今年立崗鎮共投放稻田蟹苗8萬斤,每畝水田投放8斤蟹苗,按照河蟹每斤45到50元的平均價格,每畝的純收入達500元左右,再加上稻谷的收益,蟹田的綜合效益非常可觀。
不僅如此,立崗鎮通過稻田養殖,也使稻田的生態環境得到合理的保護。因為河蟹對農藥十分敏感,為保證河蟹的生長,水稻全發育期不使用任何農藥及化肥,從而減少了化肥、除草劑和農藥的用量,保護了生態環境。
稻漁立體種養模式可以發揮稻田資源*的“負載力”,實現了種養共生互利,在取得生態經濟效果的同時,使農民豐產增收。
下一步,立崗鎮將成立稻蟹立體種養協會,通過協會來帶動新的農戶開展技術培訓以及后期的品牌建設,打造立崗鎮稻蟹立體種養的品牌效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