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你家的樓宇外立面,全部種上了有機蔬菜,從底樓到高層,一排排整齊劃一。做飯時,探出身去揪幾把,就能變成餐桌上的可口菜肴。
你還能想象嗎?一個建筑物內就可實現內部生活污水的全利用全循環,徹底減少城鄉有機垃圾、廢水的儲運和處理成本。
近日,在四川第七屆成都農博會,一場“重構城鄉綠色生態循環系統”的主題研討會透露,這樣的農業新場景、新科技的生態樓宇樣板即將出現。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高速推進,隨之而來的城鄉環境污染、空氣污染以及污染治理不科學帶來的高投入與低效果,各類化肥、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的無節制濫用,導致全國大面積耕地處于透支狀況,使得今天的農業安全、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凸顯。
四川某公司歷時10多年潛心鉆研,通過改變城鄉建筑和傳統綠化的功能理念,集成多重技術資源體系,創造性地將原創 “生態農業可循環建筑”各項專利技術與生態體系“四性合一”價值化專利技術相融合,在一個全新領域,解決城鄉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城市病、食品安全等諸多問題。
該公司有關人士介紹,通過專業設計改建,在生態農業可循環建筑外墻和陽臺打造“翠綠幕墻”“私家菜園”、創新城鄉綠化形態同時,實現果蔬生產。由物業公司農業生產部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以及統籌維護,業主自主作業采摘。這樣,既可實現城鄉綠化價值轉換、滿足城鄉居民水果需求,又可緩解耕地壓力。
此外,通過系統改造建筑內的黑水、中水處理系統,將黑水、生活有機垃圾收集入化糞池改建的沼氣池,生產沼氣能源與沼渣有機肥,用于生活能源與農業生產;中水經由濕地凈化處理,通過智能澆灌系統用于“私家菜園”果蔬澆灌,從而實現建筑內部排污利用全循環,徹底減少城鄉有機垃圾、廢水的儲運、處理成本,有效控制城鄉污染排放,緩解城鄉能源、水源壓力。
“項目體現的綠色、生態、循環主題都很動人,非常期待能看到這樣一個生態的示范園。”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教授黃丹楓認為,通過項目示范,打造綠色建筑、生態樓宇,將使城市融入農業生產,“讓被水泥包圍的城市增添綠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院長鄒志榮認為,項目將辦公、生產、生活融入一體,可解決當前農業土地少、用水少、人工少以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的困惑。但是,并不是所有植物都可上樓。因此,要對高樓種植的植物品種進行探索,同時,進一步探索種植技術,以及加強對樓宇業主的培訓。
“項目把農業生產與樓宇建筑有機結合,讓綠植爬上墻、綠化屋頂花園和陽臺是創造性的想法,希望盡快把樣板工程做好。”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筑師邱小勇就項目落地提出了建議,“不光是對建筑實施綠化就行了。建筑也需要呼吸,需要開窗、通風、日照,建筑也需要眼睛和視野,要滿足在建筑里面生活和工作的人們看出去的需要。而且,所種植的植物品種一定要與各地氣候相結合,種植的農作物如何施肥、修枝、病蟲害防治,還需進一步探討。”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畢瓊認為,生態樓宇的打造,一體化管理尤為重要,可引入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對各個樓宇所種植的農作物進行視頻追溯。此外,一定要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
農業農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梅自力認為,生態樓宇將農產品生產從農田帶到建筑物的陽臺和立面,節約了耕地,同時,將小區的有機垃圾用來生產肥料和沼氣,達到高效循環利用的效果。
據了解,生態樓宇樣板示范即將在成都市雙流區金橋鎮實施,首期示范面積超過一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