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針對草地貪夜蛾(又稱秋黏蟲)在我國發生的嚴峻形勢,農業農村部組織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的專家對其發生形勢進行研判,并對下一步的防控工作進行部署。
草地貪夜蛾是玉米上的重大遷飛性害蟲,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減產10%-25%,嚴重危害田塊可造成毀種絕收,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億美元。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發布全球預警。2019年1月13日確認傳入我國云南省。4月后,隨著華南地區春玉米種植和天氣轉暖,在我國南方玉米區擴散較為迅速。截至5月8日,已有云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11省(區)52個市(州)230個縣(市、區)查見玉米受害,發生面積101.68萬畝。
與玉米黏蟲相比,草地貪夜蛾具有適生區域廣、擴展速度快、防治難度大的特點。目前已波及到長江流域,據專家分析預測,將在春季和夏季形成遷飛蟲源,通過氣流遷飛至我國黃淮海地區,預計在夏秋季進一步遷飛至我國華北或東北玉米主產區,威脅玉米面積將達2億畝以上,防控任務十分艱巨。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組織各地全力以赴做好防治工作。一是加強監測預警。將草地貪夜蛾列入國家重大病蟲監控對象,密切監測緬甸、印度、泰國等境外蟲源,建立國內監測網點布局,及時掌握發生動態。積極探索燈誘、性誘、食誘等監測工具和手段的有效性,提高監測水平和效率。二是普及防治技術,制定應急防治措施,篩選有效藥劑、生物農藥和天敵資源,集成推廣綜合防控技術模式。三是強化統防統治與聯防聯控。組織發生省份全力做好應急防控、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實現持續有效治理。實施分區治理,冬季重點關注華南、西南冬玉米區,壓低春季向北擴散蔓延的蟲源基數;春季重點在華南和西南南部春玉米區實施統防和聯防,壓低一代蟲源基數;夏季以后,應密切關注黃淮和北方玉米主產區,根據蟲情監測結果,對蟲源集中降落區和重發區實施統防統治,防止較大面積成災現象發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