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人買菜方式正在悄悄發生變化。過去,大家都是去農貿市場或超市挑挑揀揀;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動動手指在App上下單,由配送員將菜品送到家門口。隨著京東、餓了么、美團、阿里等電商巨頭紛紛逐鹿賣菜業務,手機上的“菜籃子”儼然成了商家角力的新風口,直接挑戰著傳統菜場的“江湖地位”。
商家紛紛布局“菜籃子”
下班前,陶女士通過“京東到家”APP下單,買了一斤黑毛豬肋排和兩款蔬菜。到家沒多久,配送員就把她買的菜送上了門。手機下單,等菜上門,正成為越來越多忙碌的雙職工家庭的生活習慣。
“無錫地區的訂單量以每年200%以上的速度逐年增長。”較早進入的食行生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在全市布了367個站點,服務居民超過20萬人,今年計劃將站點擴充至400個。”
上月初,蘇寧宣布在蘇寧小店APP 平臺上線蘇寧菜場。“項目正在推進中。”蘇寧集團無錫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我市蘇寧小店超過120家,今年年內的計劃開業數量為230家。
電商忙著布局,商超們也推出了送菜上門的服務,錫城*“菜籃子”朝陽集團把農貿市場搬上了網,通過“朝陽到家”APP,提供線上下單、配送上門服務。
調查數據顯示,錫城線上買菜用戶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但是隨著網購日趨流行,參與群體年齡層不斷向上滲透。據統計,過去一年,上餓了么買菜的中老年用戶數增長了500%。“不少中老年人樂于接受新事物。”朝陽農貿市場經理華艷表示,從*近一段時間“朝陽到家”的訂單量來看,中老年群體明顯增多,占到了1/3。
萬億市場規模惹人饞
從食行生鮮到每日優鮮,從京東到家到朝陽到家,為何這么多商家熱衷線上賣菜?“萬億級的市場規模,電商滲透率尚不足10%,如此巨大的消費缺口如何不讓人眼饞?”一位從事線上賣菜業務的人士坦言,對于消費者來說,菜場消費是一個家庭的基本消費,也正因此包含果蔬禽肉的“菜場”,成為商家的爭奪地。
“線上菜場”追求的是“快”,為了實現這一個字,每家電商企業各盡所能,從供應基地建設到物流配送設計,從倉儲選點規劃到售后服務支撐,每一個環節都花盡心思,力求不掉鏈子。
“晚上9點前在手機上下單買菜,次日上午就可到小區。”食行生鮮采用的是在小區里設置生鮮柜自提。進入無錫一年多的每日優鮮借助的是前置倉,就是把儲放商品的倉庫,搬到距消費者更近的小區邊。“目前在全市設了20個前置倉,3公里范圍內免費配送到家。”相關負責人介紹。
去年正式進入無錫的京東到家沒有倉儲,也沒設生鮮柜,采取的是為商戶提供入駐平臺并負責配送上門的模式。“在為消費者提供1小時即時送達服務的同時,滿足傳統零售商拓展線上增量的需求。”京東到家相關人士介紹。
傳統菜場經營方式面臨改變
蓬勃興起的買菜生意引得更多企業競相入局。“*近有多家新企業打算進無錫做線上菜場,正在了解落戶的相關政策。”市商務局相關人士透露。
線上菜場日漸紅火,不少人不禁問:傳統菜場會被取代嗎?“線上對線下菜場的沖擊會更明顯,”商務部門人士認為,但不論是從當前的消費需求,還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菜場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都不可能被替代。
線上菜場,受制于倉儲、物流以及數據庫管理等多項成本,意味著定價必然高于傳統菜場,因此菜場仍然是價格*的采購渠道。而且線上買菜,每一款蔬菜往往只有一個價格、一個選擇,沒法比較新鮮程度;而在菜場,大量菜攤隨你任意比較。
此外,傳統菜場除了買菜,還承擔著社交功能。“逛菜場是一種樂趣。”經常逛菜場的毛師傅說:“有時還能跟一些熟悉的攤販聊聊天,交流一些做菜的經驗。”
商務部門人士表示,傳統菜場面對新時代應有相應的改變。消費者對買菜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買得到,更要買得舒適”,菜場不一定外觀“高大上”,但一定要環境衛生;不一定是價格*,但一定要有品質保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