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謀劃,明晰產業脫貧新思路。編制印發了《綿陽市產業扶貧專項實施計劃》、《打好農業產業扶貧攻堅三年實施方案》、每年度編制《農業產業扶貧年度實施方案》、《農村能源建設年度實施方案》,結合貧困地區自身資源稟賦,緊緊圍繞綿陽市現代農業“六大重點產業、十大主導產品”,突出抓好平武中蜂、北川茶葉、優質麥冬、優質蜜柚等特色產業發展,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業產業基地54.16萬畝,新建或改擴建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小區)195個,水產養殖示范基地4個。
(二)惠民助農,政策促生脫貧新動力。制定出臺了《綿陽市農業農村局項目管理辦法》和《農業產業扶持基金管理辦法》等文件,堅持“普惠+特惠”扶持政策,因戶、因人施策,*落實農牧業產業扶貧政策,在普惠化農業發展補貼基礎上,著力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傾斜。充分發揮農業產業扶持基金作用,全市使用率達85%以上。從2015年起,全市約投入涉農項目資金4.95億元,通過購置補貼、貼息貸款、農業保險、品牌打造、主體培育等方面,用于支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三)創新驅動,實現產業扶貧新動能。積極推廣“托養寄養”、“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通過資產入股、專業合作、保底分紅、二次返利等方式,建立互利共贏多方持續增收的分配機制,成功探索梓潼縣“1+5”、平武縣“中蜂+”、安州區“三四三”等典型扶貧范例,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創新“四川扶貧”產品銷售體系,持續做大做強平武中蜂、平武綠茶、北川苔子茶等縣級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市場推介力度,通過組織參加展示展銷會,加大推廣貧困地區特色優勢農產品,拓展貧困戶增收渠道。
(四)加強指導,提升貧困人群新技能。持續優化調整農業產業扶貧專家服務團、農技巡回服務小組和駐村農技員三支幫扶力量,針對520個貧困村選派駐村農技員546名、農技巡回服務小組123個,組建專家服務團12個。駐村農技員認真貫徹人員、時間、任務、考評、獎懲“五落實”,重點圍繞貧困村科技示范戶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示范推廣,示范帶動周邊農戶學科技、用科技,幫助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致富技術。據統計,已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8個,培育科技示范戶4380戶,48282人依靠發展農業產業實現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