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忙不過來了,很多員工在外面采集土壤樣本。”*近,浙江益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忙于一個個土壤修復項目,總經理羅春暉透露,受益于國家對土壤治理的重視,公司去年實現了營業收入上億元,今年土壤治理的簽單量也出現大幅增長,迎來難得的發展良機。
羅春暉是浙江省紹興市引進的“330海外英才”,2013年他從美國歸國創業,來到紹興市越城區斗門街道,創立了專注土壤治理的公司,取名為“益壤環保”。“我曾在美國相關機構從事土壤治理工作7年,也是看好中國市場,所以毅然歸國創業。”羅春暉說。此后,羅春暉和他的創業團隊孜孜不倦,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
“我們就好比是土壤的‘醫生’。”在益壤環保副總監周麟看來,土壤污染修復遠比水污染治理要復雜,工藝要求也更高。土壤修復流程,首先是污染場地的調查和評估,包括對污染場地的歷史污染、排放開展調查,對土壤和地下水進行采樣分析,采樣有時要深到地下幾十米,之后進入土壤修復工程試驗和驗證階段,*后才是工程實施階段。修復之后還要進行長達3至5年的跟蹤監測。
“在國內,許多污染企業的經營收入還不夠對土壤造成污染修復的費用。”羅春暉說,土壤污染治理實際上是一項長期工作,在美國,有些地塊的土壤修復工程長達二三十年。土壤污染大致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相比于國外土壤污染情況,國內的情況顯得復雜得多。國內土壤污染物往往是混雜的,如公司曾經調查過的印染企業污染土壤中,既有重金屬污染也有有機物污染。同時,更為顯著的是污染面積很大。
益壤環保創立以來,不僅拿到了風投資金,還靠著過硬的技術研發,自主研發出了獨特的土壤修復藥劑,分別針對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
紹興印染化工企業搬遷涉及到的廠區都要做土壤調查、修復等工作。越城區城東一個地塊,以前是一個蓄電池廠,企業關停后這里開發商住項目,開發前實施了土壤修復。益壤環保參與了這項工程。“我們處理了受污染土壤,經過處理后已達標,還進行了異地填埋。”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去年,益壤環保還參與了越城區一個大型湖泊的土壤修復工作,修復湖泊面積達30畝。“修復項目涉及到幾十萬立方米受污染土壤,我們采用的是原位修復的辦法。”該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在修復的8個多月時間里,他們對重金屬進行穩定、固化,對土壤有機物污染用化學法進行處理,還在湖泊的四周種上綠色植物。“目前,我們一期修復已通過驗收,進入二期的修復階段。”
截至目前,益壤環保已完成了200余個土壤治理項目。除了紹興,目前業務范圍已拓展至寧波、嘉興、金華等地區,還延伸到福建、江蘇、重慶等省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