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臥城邊,沃野云霧朦朧;水居城中,新樓依水而立;水穿城過,靜影疊翠流金。一城煙雨,一渠畫意;輕風拂過,畫簾盡卷。水朦朧、樹朦朧,人也仿佛醉在這煙波浩渺的水美溫縣里。
古時境內有溫泉的溫縣,因水而得名,因水而靈動。蜿蜒綿長的河流,泛起的漣漪見證著千年古縣的華麗蛻變;穿城而過的新渠,流淌的綠意里倒映著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
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重要保障。溫縣南臨黃河,北臨沁水,境內有黃河、沁河、濟河等13條河流,總長度227公里;城區被引黃西渠、蚰蜒河、榮澇河和老蟒河四條河流環繞。
生命與水相依、生存與水相伴、發展與水攸關。為讓水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利用,近年來,溫縣采取“引水入城、清水在城、綠水繞城、秀水新城”多項措施,構建一河一特色,一水一景觀的水美溫縣。
實施“引水入城”。圍繞打造“城在水中,人在畫中”的城市環城水系,溫縣投資5200萬元,實施引黃西渠、北渠、東渠和南渠拓寬改造工程,形成全長19.36公里,水面面積約90萬平方米的環城水系。同時,充分發揮南臨黃河,北臨沁河、濟河的地域優勢,通過“引黃”“引沁”“引濟”工程,補充溫縣環城水系水源,形成內城、外城活水相連的水網體系。
堅持“綠水繞城”。溫縣積極實施環城水系沿岸及周邊綠化工程,投資4.2億元,完成21.7公里環城水系和沿線公園、景觀節點建設,形成水面面積1351畝,綠化景觀5300畝,休閑廊道43公里,建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古溫國文化園、郭熙文化園、司馬文化園、濱河公園和早春園、煙雨園、暗香園、蘭若園“4公園4節點”工程,實現了“水相環、路相通、園相連”的景觀效果。
保障“清水在城”。為保證一灣清水繞城來,溫縣按照“建廠增容、截污納管、專項整治”的思路,大力開展水污染治理工作。引入社會資本3億元,成功實施河南省首例水務PPP試點項目;實施截污納管工程,完成重要路段和9個城中村、10個環城水系周邊村等一批截污納管工程;同時,以“因地制宜,分類實施,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思路,大力實施農村污水綜合治理,為居民打造了水美、岸美、景美的休閑健身場所。
建設“秀水新城”。溫縣充分利用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和南水北調生態涵養帶現有取土坑地貌,投資8000萬元,以湖泊調蓄功能為著力點,引入環城水系水源,將該區域建設成“太極湖”。同時,以“太極湖”為中心,建設太極產業新城,實現景城融合。
以民生為鑰匙打開水資源,以清水為手采擷滿目新綠。今天的環城水系,已經成為溫縣的亮麗名片,在水成環,路相通,園相連中,用潺潺流淌的水聲律動著發展的進程,在一圈圈擴大的水波里,一層層叩響了古溫“半城綠色半城水”的生態季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