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山東榮成市王連街道東島劉家村,是一個有112戶的小村落,在過去,該村落中有101戶欠村集體的錢,時間*長的欠50年,在實施了信用管理之后,三個月,這些欠款已經全部結清。
時間回到2012年,榮成市在山東省率先啟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城市,融資貸款,職務晉升以信用等級為參考;在農村,評選先進,享受福利,都與個人信用等級密切相關。信用高的具有資金扶持、項目申報的優先分配權,對于個人而言,在崗位招考、職稱評定等社會管理活動中都占據很大的重要性。劉家莊村就是在建設農村信用體系之后,解決了集體債務的問題,同時提升了村民綜合素質。
那什么是農村信用體系呢?在筆者看來,農村信用體系是指金融機構,借貸者以及農村基層政府三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一種金融環境。
在我國農村普遍存在著信貸資金緊張、信用秩序混亂、誠信缺失的現象,信用立法、信用信息交換、金融產品、擔保、人才培養等方面還不夠完善,為了緩解農牧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了促進農牧區經濟快速發展。我國迫切需要建設一個完善的農訓信用體系。
在筆者看來,目前的農村信用體系已經走到了瓶頸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信用立法不完善,組織機構不健全;農村信用信息資源浪費,共享機制尚未實現;農戶信用意識淡薄,誠信宣傳力度不夠;農村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農村經濟主體融資困難等等。針對上述問題,逐個進行完善和改進將會大大提高農村信用建設的進度,進而可以提高對信用資源的利用效率,吸引外部資源的進入,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當然上述只是筆者個人意見,若各位網友還有什么真知灼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回復,我們大家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