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隴南市成縣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穩定器”和“保護傘”作用,積極動員組織農民開展農業保險,全面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種養帶來的損失風險,為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風險保障,助推了整縣脫貧摘帽,農業保險為全縣農民撐起了“保護傘”。
提高認識“強組織” 健全機制“保落實”
為做好農業保險,充分發揮保險保障作用,成縣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細化責任分工,把政策性農業保險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落實落細落到實處。
該縣成立以常務副縣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財政局、農業農村局、林業和草原局、扶貧辦、統計局、金融辦、氣象局等部門負責人和17個鄉鎮鄉(鎮)長及人保財險、中華財險、人壽財險成縣支公司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農業保險日常工作。
同時,明確由農業農村局牽頭,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的農業保險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研判解決有關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責任和分工,壓實了各級、各部門責任,形成了“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協同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保障和促進了農業保險政策的落地實施,切實提高了農業保險惠民利民、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效。
不折不扣“嚴落實” 積極投保“降風險”
2018年,甘肅省印發《甘肅省2018-2020年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后,成縣緊盯目標任務不折不扣嚴格落實政策,制定印發了《成縣《2018-2020年成縣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實施細則》和《關于下達2018年成縣第二批農業保險補貼品種及“一縣一(多)品”任務計劃的通知》,17個鄉鎮按照任務計劃扎實開展農業保險品種摸底和承保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務。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省財政廳印發《關于下達2019年農業保險任務和資金計劃的通知》后,為規范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業務管理,切實維護參保農戶利益,確保農業保險政策有效落實。成縣結合縣情實際,突出特色險種,防控定損賠償缺位,及時制定印發了《2019年成縣農業保險任務計劃的通知》和《成縣農業保險承保理賠工作方案的通知》,各鄉鎮立即動員迅速組織,完成了2018年上半年未參保品種及今春蔬菜、鮮果等農作物的投保工作,防范了種植戶遭受倒春寒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籌措資金“強保障” 產業險種“精對接”
按照《甘肅省2018-2020年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中不同品種縣級財政分攤保費補貼標準,成縣在財力十分吃緊的情況下,2018年縣財政籌措專項補貼資金230.6萬元用于保費補貼。
2019年,成縣按保險任務計劃,縣財政又籌措專項保費補貼資金239.51萬元,為全縣農業保險提供了資金保障。同時,在確保完成中央確定險種的基礎上,成縣積極報備投保縣域特色產業保險品種,實現產業保險險種與保險品種“精對接”。
在農業保險險種設計上,成縣在完成中央政策性5個險種(玉米、馬鈴薯、冬小麥、森林、能繁母豬)的基礎上,依據省政府辦公廳《2018-2020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結合縣域產業發展特色實際,重點對境內“六大產業”(肉牛、肉羊、高原夏菜、設施蔬菜、育肥豬、雞)及縣域5個特色產業(核桃、櫻桃、花椒、中蜂、烤煙)進行了報備和投保,進一步擴大了農業保險品種覆蓋范圍,*化保障了農戶種養風險。目前,全縣保險品種由*初的能繁母豬1個品種,已發展到17個品種,基本覆蓋農林牧主要產業。
在農戶自愿投保的基礎上,成縣根據縣域特色產業品種,做到了縣域主導產業(核桃)和境內六大特色產業及“一縣一(多)品”特色產業保險全覆蓋。
2018年,全縣種植業參保品種9個,參保面積達到148.42萬畝;養殖業參保品種6個,參保數量達到10.07萬頭、只、箱。全年參保農戶66427戶(次),其中貧困戶16455戶(次),實現簽單保費688.48萬元。承保公司支付理賠金額174.2萬元,理賠受益農戶4.55萬戶(次),覆蓋貧困戶3.55萬戶(次)。
搶先爭早“做試點” 探索總結“創模式”
成縣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產量”的原則,在省上未出臺《甘肅省2018-2020年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前,成縣搶先爭早先行試點,籌措保費資金80萬元,制定印發了《2018年成縣農業特色產業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由原縣農牧局負責,涉農有關單位、鄉鎮和承保公司配合,在王磨、拋沙、雞峰等12個鄉鎮,實施了核桃、櫻桃、育肥豬3個特色種養產業保險試點,成功探索總結出了農業經營主體代貧困戶繳納農業保險保費,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由農業經營主體訂單保底價收購的“保險帶貧”“訂單收購”新機制和新模式。
成縣鑫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縣家裕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隴南市華龍恒業農產品有限公司等7家農業經營主體主動為2177戶貧困戶代繳保險費11.37萬元,承保企業支付理賠金額1.23萬元,保底價收購2521戶貧困戶中藥材1073.52噸、核桃、蜂蜜農產品99噸,拓寬了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了貧困戶種養產業投保積極性,增加了貧困戶種養收益。
擇優篩選“定主體” 建好隊伍“提服務”
成縣按照“省上招投標、縣上擇優篩選”的原則,擇優確定了人保財險、中華聯合財險、中華聯合財險等3家成縣支公司為全縣農業保險承保主體,人保財險成縣支公司負責全縣玉米、馬鈴薯、公益林、冬小麥等4個中央補貼品種和城關、拋沙、陳院8個鄉鎮的6個省級補貼品種及5個“一縣一(多)品”報備品種的保險理賠;中華聯合財險成縣支公司負責全縣能繁母豬中央補貼品種和小川、紙坊、沙壩等5個鄉鎮的6個省級補貼品種及4個“一縣多品”報備品種的保險理賠。
人壽財險成縣支公司負責王磨、二郎、黃渚等4個鄉鎮的6個省級補貼品種及4個“一縣多品”報備品種保險理賠) 按照要求結合實際,各承保企業安排專人分片包鄉鎮實施農業保險,建立配強基層站點和服務隊伍,提升承保理賠服務水平質量。
人保財險成縣支公司構建了農業保險服務體系,公司內設農村保險事業部和保險扶貧事業部兩個專門辦公機構,確定專職協保工作人員7名,已在城關、小川、拋沙三個鄉鎮建立三農保險服務部3個,并依托縣上“農金室”建設,在其余各村建立“三農保險服務點”各1個,做到鄉鎮有站、各村有點的農業保險服務體系,切實方便群眾投保理賠。人壽財險成縣支公司在磨、二郎、黃渚等4個鄉鎮建立農險服務站4個,配備站長和協保員各1名。
為提高整體服務水平,三家承保公司業務人員集中參加了省市專題業務培訓,并結合承保、理賠深入鎮村進行“面對面”的業務提升“現場練兵”,為群眾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縣上加強了與三家保險公司的溝通協調,保險公司圍繞承保、定損、理賠、資金和檔案管理等環節,簡化核災理賠流程,縮短理賠周期,實行貧困戶投保全覆蓋、“一戶一保”、承保和理賠公示、查勘定損、電話跟蹤復查、賠款足額發放到戶等制度,大幅提升群眾滿意度,切實維護投保群眾利益。
強化政策“重宣傳” 提高認識“造氛圍”
成縣按照農業保險“成本墊底、收益托底、六大產業全覆蓋”和“三年兜底、五年平衡,區分特點、精設品種,普惠與特惠兼顧,貧困戶一戶不落”的總體要求,圍繞境內“六大產業”(肉牛、肉羊、高原夏菜、設施蔬菜、育肥豬、雞)及縣域5個特色產業(核桃、櫻桃、花椒、中蜂、烤煙)進行了報備和投保,以保障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收入穩定為目標,大力開展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降費”,利用橫幅、宣傳標語、入戶宣傳、微博微信等方式,制定集中央省市縣農業保險政策、農業保險宣傳知識為主要內容的《2018年——2019年成縣農業保險資料匯編》,多渠道、全方位加強政策宣傳和引導,讓廣大農戶準確掌握參保品種、保險金額、賠付條件、賠償標準和程序等具體政策,深入全面了解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一步提升了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新認識,提高了農戶參保率,營造了良好的參保氛圍,充分調動了全縣群眾參加農業保險的積極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