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90年代起,虹鱒魚成了北京懷柔美食的一大金名片。漁業養殖雖然能帶動民俗旅游發展,但同時會對環境帶來一定污染,尤其是投喂餌料所引起的水質下降。近日,懷柔區將養殖環節向外轉移,本地僅保留育種和銷售環節,以此實現守護一方綠水、滿足食客需求的雙贏。
雁棲不夜谷是京郊民俗旅游的興起地之一,如今很多民俗戶都不直接養魚了,改為建設“保鮮池”,四四方方的大池子里,養著五六十條虹鱒魚、鱘魚,隨吃隨撈,沒了再進,但不投喂。民俗經營主體都安裝了污水處理設備,尾水達到排放標準。“保鮮池”已在懷柔民俗接待場所廣泛覆蓋。
這幾年,為了守護一方綠水,懷柔區全力騰退規?;瘽O業養殖,以此減少對河流環境的負面影響。以琉璃河為例,今年,河流沿線10家養魚場全部關閉。
懷柔區農業農村局養殖管理科科長張振興介紹,在騰退漁業養殖的基礎上,為了兼顧民俗旅游需求、也為了延續懷柔虹鱒魚、懷柔鱘魚的美食招牌,該區推出了“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養殖銷售模式。懷柔生產優質冷水魚苗種,銷售到外埠養殖商品魚,再通過低溫保鮮的方式返回懷柔餐桌。這種讓魚游出去再游回來的模式,既保護了一方綠水,也滿足了食客需求。
目前,懷柔區正在對5家漁業養殖公司進行全方位提升,預計6月完成。提升后的5家漁業養殖公司將一改往日粗獷的養殖模式,實現循環水養殖種苗,同時尾水達到排放標準。種苗成活后,運送到河北、山東、四川等地的規模化養殖場,待種魚達到食用標準后進行回購。物流使用低溫保鮮運送方式,讓魚在運送過程中處于“半休眠”狀態,待運到“保鮮池”后,又能恢復活蹦亂跳的狀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