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茶亭鎮,處處生機盎然。大量外出務工農民紛紛返鄉,化身“農民創客”,為這個傳統農業鄉鎮帶來勃勃生機。紫蘇妹妹、蛋哥哥、薯夫妻、菜九哥、藍莓叔叔……在茶亭,視野開闊、具有現代企業經營意識的“新農人”,取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傳統農民,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在新農村建設政策的扶持下,演繹著全新的“土里刨金”故事。
辭掉飯碗種紫蘇種出了“紫蘇妹妹”名號。
“紫蘇妹妹”叫佘曉君,36歲,茶亭鎮西湖寺村人。此前,佘曉君一直在省直機關從事財務工作,生活輕松而愜意,但她內心深處潛伏著一顆不安分的心。2014年,佘曉君組織人員和資金成立長沙市望城區錦順糧園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荒田、旱田、水田共500多畝,種植水稻、紫蘇和貴妃藤等,當年實現銷售額90多萬元、利潤20多萬元。
紫蘇油有防癌、抗衰老、美容、預防老年癡呆、防“三高”等功效,是一個可開發的新型產業。2015年,佘曉君成立了長沙市望城區紫蘇妹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是長沙市*家以紫蘇產品種植銷售的公司,她為紫蘇油申請了“紫蘇妹妹”商標。目前,她準備擴大經營,購進一套全自動榨油設備,新建廠房一棟,帶動周邊想從事農業的年輕人走上致富道路。
“蛋哥哥”微信上賣雞蛋,賣出了名氣。
“蛋哥哥”叫謝杰,80后,有著活躍的互聯網思維,他靠著在微信上賣土雞蛋,賣出了名氣。
大學畢業后,謝杰進入一家頗有名氣的公司從事軟件銷售工作。這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未能使他的內心安定下來。2012年3月,謝杰得知老家茶亭鎮出臺了特色農業種植養殖扶持政策的消息后,放棄眾人眼中的好工作,拿出35萬元積蓄創立了“小米生態養殖農村合作社”,在茶亭鎮承包100多畝林地散養土雞。他還為果園引進野雞、山雞等具有觀賞性的禽類品種,精心策劃摘果子、燒烤、撿雞蛋、打麻將等一系列娛樂休閑活動,打造了充滿趣味的“雞語林”。如今,每年營銷額突破200多萬元,利潤40余萬元。
“薯夫妻”一年賣紅薯500多萬元。
“薯夫妻”是茶亭鎮靜慎村人,丈夫叫姚棟,妻子叫文莎,都是1985年出生。早幾年,夫妻兩人在外做廚師、開飯店、做快遞,掙了一筆錢。2013年過完春節,他們放棄年薪20萬元的快遞行業,以當地的紅薯種植及紅薯深加工為主成立合作社。2014年,在種植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了長沙市創鴻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因地制宜引導本地農民專業種植紅薯,整合全鎮200余家紅薯手工作坊,以“薯夫妻”商標進行包裝銷售,年銷售額達500萬元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