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河南:全力備戰“三夏”生產 保夏糧顆粒歸倉
河南:全力備戰“三夏”生產 保夏糧顆粒歸倉
農業網   時間:2019/5/16 10:55:00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閱讀數:364

  “三夏”大忙即將展開。近日,記者從河南省“三夏”生產和秸稈禁燒暨第二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籌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河南8600萬畝小麥長勢是近年來較好的一年,如果后期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夏糧有望再獲豐收。同時,河南各地將統籌抓好“三夏”生產工作,提前做好應急預案,投入各類農機具保持在410萬臺(套)以上,其中聯合收割機18萬臺,確保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去年麥播以來,河南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緊盯夏糧豐收目標,全力抓好小麥生產管理,保持了夏糧生產良好態勢。進入4月份,全省重點抓以赤霉病預防為重點的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省政府專門安排1.5億元資金,以豫南6市36個縣為重點,大規模開展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目前全省累計投入資金4億多元,防控面積達9200多萬畝次,其中統防統治面積4100多萬畝次,有效遏制了赤霉病爆發流行。目前,全省小麥已進入灌漿后期,各地以防范干熱風、強降雨為重點,繼續抓好麥田后期管理。

  今年河南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204萬畝,其中千畝以上單品種連片種植面積占95%,目前,全省優質專用小麥訂單率達到84%。會議指出,對已簽訂的訂單,各地要加強跟蹤落實,宣傳引導訂單企業和農民誠信履約;要督促幫助訂單企業及早做好收購準備,確保及時開秤收購,落實優質優價。對優質專用小麥,要優先搞好機收服務,做到專收、專運、專曬、專儲。

  組織好農機化生產是實現夏糧豐產豐收、秋作物搶時播種的關鍵環節。從3月中旬開始,河南省陸續發放7萬張跨區作業證,目前發放工作基本完畢。組織動員農機合作社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跨區作業隊,與村組、農戶簽訂作業協議,已簽訂協議面積3000萬余畝,合同簽訂工作仍在有序進行。同時,已檢修各類機械260多萬臺,培訓各類農機人員18.6萬人。并與省氣象局和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分別商定了免費手機短信服務和優惠價柴油供應工作,在全省1000座加油站設立農機*加油機位。以實現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8%以上,玉米機播率穩定在90%以上,小麥秸稈綜合利用和花生機播再上新臺階。

  今年夏種,河南省將在穩定秋糧生產的基礎上,繼續抓好秋作物結構調整,擴大優質糧比重,圍繞提高質量,引導農民推廣種植籽粒機收玉米,發展機械烘干;積極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和優質稻;落實好大豆擴種任務,確保全省30萬畝擴種任務完成;推廣種植脫毒紅薯,穩定擴大花生種植面積,推廣高油、高油酸品種。同時,注重推廣應用大中型、智能化農機,搶時早播,提高播種效率和播種質量;指導農民選用優良品種,推廣應用玉米種肥異位同播、水稻機插秧等技術,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

  夏糧收購關系農民切身利益,關系黨的惠農政策落實。會議指出,全省各糧食收儲部門要積極擴大收儲能力,做好收購備倉、器材、人員準備工作,確保有倉收糧,有人收糧。科學合理確定庫點,方便農民售糧,提前做好預案,防止出現因庫容不足,導致農民排長隊賣糧或無倉可收現象。嚴格執行國家收購政策,糧食收儲企業要在收購場所公布國家*收購價小麥收購價格、質量標準、水雜增量扣價方式、結算方式和執行時間等政策信息,讓農民賣“明白糧”。并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確保種糧農民“賣得出”。

  對于秸稈禁燒工作,河南將繼續加強禁燒宣傳,讓廣大農民知道焚燒秸稈的危害和處罰政策。發揮48655個鄉村應急處置隊伍、60多萬網格管理人員作用,組織鄉村干部和廣大群眾,堅持24小時值班和不間斷巡查巡防。配足處置工具和設備,加強巡查巡防和“藍天衛士”監控值守,一旦發現火情、迅速傳遞信息、快速趕赴現場、30分鐘處置到位。同時,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的示范推廣,突出小麥秸稈機械粉碎還田和過腹還田方式,創新利用途徑,農用為主、培肥地力,從源頭消除秸稈焚燒隱患。

  經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河南省政府會商,第二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將定于6月18至23日在鄭州舉辦。對做好大會的籌備工作,會議還要求全省各地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籌備組織,動員更多企業和單位參展布展,擴大合作成果,嚴格落實責任,確保把會議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實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