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盡管我國農業人口眾多,但并不都從事農業生產。至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每年2億多農民工的數量中得知。然而,有多少農民實際上從事農業生產?恐怕這個數字比你想象的要少得多。然而,每個人都能猜到的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少的農民務農。
到現在的農村走一走、看一看,就會發現,現在的農村,興起了“棄種”風氣,大量的良田荒蕪,沒有人耕種,許多土地儼然都已經成了荒地,為何之前大家都搶著種地,現在卻不愿意種了?
答案很明顯,那就是種地越來越不賺錢了!這點對比之后就能清楚:
如果外出打工的話,一個月就算掙上2000元的話,一年的收入2萬元以上;如果是種地的話,按照10畝計算,畝產1000斤玉米,一斤賣上1元錢,一年的收入也才1萬元,而且這還不算種子、化肥、農藥的錢,如果把這些額外支出一去的話,恐怕真正能落在農民頭上的也不多。
因此,這種大的趨勢,選擇種地,很明顯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
但是從的大的方面來看,農業雖然是基礎性行業,但卻至關重要,農業是所有產業的基石,沒有了農業恐怕是萬萬不可的,畢竟過去的饑荒歲月、缺衣少食的年代誰也不愿意。
那么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糧食不夠吃咋整?依靠進口嗎?從近期海關的數據來看,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再次突破億噸,其中大豆的進口量就達到了8803萬噸,大量進口的原因,肯定是國內有需求,國外糧食價格便宜,然而這樣一直下去也是個問題。
那么以后農業該向哪里發展呢?農民又該何去何從呢?其實根據國外的經驗,也可以看得出來,那就是農業也將越來越現代化。之前,我們搞生產隊,后來家庭聯產承包,那么下一個階段,又將迎來新的改變。
比如說,近兩年正在搞的土地確權,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未來很明顯,農業從業人口將逐步減少,但是生產力會上去,未來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將是以合作社、種糧大戶為主體的新型農業模式。
未來,很多農民將通過流轉自己的土地獲取收益,但是并不參與農業生產,這樣一方面促進了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這也會是未來一段時間農業發展的主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