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安徽和縣:從“蔬菜之鄉”到“融合新城”(圖)
安徽和縣:從“蔬菜之鄉”到“融合新城”(圖)
農業網   時間:2019/5/21 9:01:00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462

蔬菜

  4.6公里,是安徽和縣江北烏江新區和江蘇南京地鐵高家沖站的直線距離;1個小時,是和縣市民從家坐公交車到南京城區中心的時間;烏江鎮的一條商業街,路西門面屬和縣,路東門面屬南京,車子轉個彎,車尾還在安徽,車頭已在江蘇。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賦予安徽和縣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多施展拳腳的空間。在重大歷史性機遇面前,與江蘇南京無縫對接的和縣,正以“功能上做配角、產業上做配套”的全新姿態全面對接*南京江北新區,推進基礎設施互聯、推動發展規劃互融、推進產業合作互補、推進要素資源互享、增進人文交流互通,迎來了從“蔬菜之鄉”到“融合新城”的新發展。

  功能上做配角

  和縣是傳統的蔬菜生產大縣,安徽省設施蔬菜生產*大縣,有“中國蔬菜之鄉”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菜園子”的美譽。2018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44.2萬畝,品種涵蓋茄果類、瓜類、豆類等八大類近百種,總產值達24億元。

  上世紀80、90年代,和縣的蔬菜就已經“五個能人帶一鄉,萬噸蔬菜過大江,打入城市爭市場,增加收入奔小康”,供給長三角。如今,和縣每年110萬噸蔬菜有40%供應南京,占南京整個蔬菜市場的10%左右。作為南京的“菜籃子”,和縣連續多年與南京市政府聯合舉辦蔬菜博覽會,強化與南京商務部門合作,建設好蔬菜生產基地,鼓勵商戶到南京設立蔬菜直營店、銷售專柜。

  “我們這里的蔬菜用的是有機肥料,通過夏季高溫煮田技術殺害病源物,天然無污染,所以才能賣得好。”和縣歷陽鎮太平村民李奎說。

  和縣不斷加大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引進推廣,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對田間地頭、流通渠道、農貿市場實施嚴密把控,叫響 “和縣蔬菜放心吃”的品牌。

  “下一步我們還將大力推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蔬菜全產業鏈,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使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45萬畝,努力將和縣蔬菜產業打造成長三角地區*的綠色蔬菜供應基地。”和縣蔬菜局負責人表示。

  “在功能上做配角,說的是立足現有基礎,找準定位,錯位競爭,互補發展。”和縣縣委書記戴瑞說,和縣發揮自然稟賦好、生態環境優的優勢,做好南京市民的“菜籃子”,也打造好南京人休閑度假的“后花園”。

  和縣編制了溫泉養生游、歷史文化游、鄉村體驗游等特色旅游精品線路,每年舉辦農業嘉年華、鄉村旅游月、香泉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吸引了大批南京人前來休閑度假,江蘇游客占和縣旅游客源6成以上。

  與此同時,持續推進“名人、名城、名景”工程和“百景新和州”建設,深度挖掘和縣猿人、林散之等歷史人文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游、體育游等新型旅游業態,推進香泉特色小鎮建設,推動農旅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以歷陽鎮區為核心的城市文化休閑旅游區和以北部山區為核心的休閑度假旅游區,吸引南京市民節假日、周末來和縣休閑度假。

  南京人餐桌上擺放著采自和縣田間地頭的新鮮蔬菜,和縣人周末到南京購物消費,南京人節假日來到和縣旅游休閑……和縣和南京的融合不斷深入:交通方面,和縣正在規劃5條主要通道全面對接南京江北新區;教育方面,南京市*幼兒園、南京市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南京樹人中學聯合舉辦的“明發江灣新城學校”項目在和縣烏江新區已開工建設;醫療方面,江蘇省中醫院和縣分院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即將開建。

  產業上做配套

  從“蔬菜之鄉”到“融合新城”,更大的融合還體現在產業鏈的深化合作上。“和縣把產業作為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根本,深化在產業方面的分工與協作,在調結構促轉型中承接轉移,在重大項目配套中甘當配角,打造南京產業轉移‘*地’。”和縣縣委書記戴瑞說。

  投資6億元的京晶光電LED藍寶石襯底生產項目、投資2.2億元的普拉斯克PEP新材料及膜產品生產項目、投資2.2億元的AGV智能物流機器人項目……依托緊鄰南京的區位優勢、初具規模的產業配套等基礎條件,和縣著力打造的江北烏江新區正以全新姿態展露崢嶸,烏江新區成立僅一年,累積簽約工業項目11個,總投資近30億元。

  “江北烏江新區的發展定位不是單一的工業集聚區,更不是傳統工業和房地產主導的集聚區,而是以‘功能上做配角、產業上做配套’的姿態,以‘有產有人才有城’的理念,全力打造承接南京乃至長三角產業合作的示范區、宜居宜業宜商的新城區、城鄉一體化的先行區、有聲有色有味的生態旅游區。”烏江鎮人民政府鎮長、江北烏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永前表示。

  細化到每一條交通廊道、每一塊集聚產業、每一處基礎設施,和縣烏江新區都努力做到與南京江北新區無縫銜接、完美互融。

  “南京在江北新區修建了濱江大道(G347),我們和縣也馬上啟動了烏江新區的濱江大道前期工作,實現無縫對接。”楊永前介紹,“新區內原有的烏江工業園和新材料產業園(精細化工基地)兩大載體也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清理閑置低效企業,加速騰籠換鳥和產業升級步伐,努力將入不敷出的‘低產地’打造成為效益倍增、產值提高、引領園區節約集約發展的‘示范田’。”

  此外,和縣也在不斷做強縣經開區、化工基地、臺創園等承接平臺,優化投資環境,在學先進補短板中培育發展新動能,在謀創新促合作中拓展發展新空間。通過做大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積極配套南京市的新型電子信息、綠色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特別是瞄準臺積電、紫光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等項目,主動圍繞上下游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構建與江北新區配套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近年來,由南京客商投資或者由南京企業轉移到和縣億元以上項目48個,總投資超142.7億元。已經投產達效的項目有中電熊貓、賽諾制藥等25個,總投資66.4億元;在建項目有長三角建材電商物流園、瑞和新材料等項目9個,總投資43億元;在談和已簽約的有東爵新材料、藍寶石襯底等項目14個,總投資33.3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gll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