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紫云英,又名紅花草)還田后,可以明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緩和土壤酸化程度,減少化肥使用量,促進農業增收。2018年,全市種植綠肥超過15萬畝,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取得明顯成效,耕地質量得到有效保護和提升,為奪取今年農業豐收開了好頭。
據了解,2018年秋收季節剛啟動,合肥市圍繞“擴綠肥、調結構”的總體目標要求,安排綠肥種植10萬畝,較上年3萬畝實際種植面積增加7萬畝。市級產業政策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保障任務順利完成。實際工作中,合肥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充分調動種植戶生產積極性,擴增綠肥種植5萬畝。
合肥市抓住綠肥關鍵播期,組織生產技術培訓班,共培訓種植大戶215人。發動90多名農技人員利用“秋季農業科技下鄉”百日服務活動,進村莊、入農戶、到田頭,廣泛開展跟蹤服務,促進播種質量提升。同時,各地選擇集中連片、基礎條件好的建立示范田,帶動綠肥種植質量提升。
紫云英不僅可以肥田,還是一種觀賞性較強的植物。各地積極探索農旅結合,提高種植效益。肥東古城鎮以打造山水文化旅游為契機,舉辦了首屆“紅花草節”。肥西縣嚴店豐樂種業示范園、巢湖市黃麓傳旺家庭農場、烔煬西宋聯圩農業園等也積極發展紫云英農業觀光游。全市依托紫云英觀賞,吸引游客25萬人次,有效推進了合肥市休閑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今年,合肥市*利用互聯網智能化技術,通過無人機*測繪、拍攝,智能化平臺管理等技術,對千畝以上綠肥種植要素進行采集,為項目驗收提供*信息,大大提高驗收效益和質量。
據了解,今年,合肥市將繼續安排財政資金2000萬元,支持全市種植綠肥10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