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財務自由被定義的時候,“自由”這個詞還沒有泛濫。*近需要和“自由”組合的名詞,竟然是水果。“財務自由”還沒實現,“水果自由”都是一個問題了。
年前2.5元一顆、甚至6.9一顆的車厘子,現在荔枝60元一斤都不算什么,18線小城市79元一斤。西瓜50元半個,連*平民化的蘋果、梨等也比往年貴,反而牛油果從進入中國之初的80元每個,到如今5至15元一個,這到底是為什么?
近幾年,國家一直在針對農村的土地改革出臺政策。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把資產整合起來,所有的村民都成了 “公司”的股東,村里的經濟效益以分紅的形式給農民。由組織幫農民談好價錢,因此漲點價很正常。
在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中,上游漲了5%,中下游也會跟著漲,商品*后到了消費者手中,漲幅就能達到20~50%。其實這幾年,農產品一直在緩慢的漲價,剛好今年大規模減產,價格一下子就上來了。當然,這對農民來講是好事,如果大家都去打工,誰來種地養活14億人民啊。農民不賺錢,農民工返鄉創業哪里有動力呢?
另外,還有就是消費者對商品品質的要求變高了,以前那些長得奇形怪狀的都賣得掉,現在基本看不到了,品質稍微差點的,要不就賣給蛋糕店做蛋糕,或者披薩店做披薩了。市面上的都是品質好點的,價格自然也要貴一點點咯。
*后提醒一下大家,水果和蔬菜都有人體不可少的營養,該吃的還是要吃。價錢高一點,也有其他地方能把錢省下來的。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