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四川省興文縣周家鎮又新增2000畝桑園,全鎮桑園達到了1.6萬畝,桑樹宜種盡種。很難想象,周家鎮之前曾是鼎鼎有名的工業重鎮,它花6年時間實現了從工業重鎮到蠶桑重鎮的綠色轉型。
日前,記者走進周家鎮洛浦村老支書王天猛的小蠶共育室,門上一副“科學孵出新生命,精心養育優質蠶”的對聯,彰顯了老支書發展蠶桑產業的信心。
“我過去在煤礦當礦長,年薪都是20萬元哦!但是,后來煤礦關停并轉,我從2014年12月開始栽桑養蠶了。”王天猛說,“建蠶房和買桑苗都有補貼,這幾年我的桑園從30多畝發展到80畝,一年養蠶從三四十張到80多張,我的年收入達到了30多萬元,這個錢比過去在煤礦掙得綠色安全。”
周家鎮是興文縣典型的礦業鄉鎮,鼎盛時期,全鎮有32個煤礦,煤礦產量占全縣的1/3,進礦務工的農戶年人均純收入約1.6萬元。
“2013年,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我鎮大量煤礦關停并轉,礦上下崗農民工達三四千人。”興文縣周家鎮人大主席劉光濤介紹說,從此,周家鎮從工業向農業轉型,由于周家鎮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適合栽桑養蠶,農戶有一定零星養殖的基礎,周家鎮經過多方調研并與龍頭企業積極對接,將蠶桑作為轉型發展的龍頭產業。通過爭取省農業廳的項目,農戶栽1畝桑只需出50至200元的桑苗,同時,縣內龍頭企業石海繭絲綢公司對農戶也有補貼。該公司周家繭站站長羅吉龍說:“公司對農戶有每畝100斤的肥料補貼,對農戶修蠶房一間蠶房每60平方米補貼2500至3000元。同時,我們還與農戶簽訂了長期的保護價。”
于是,從煤礦下崗的農戶除一部分外出務工、發展養殖業以外,有近800戶選擇了栽桑養蠶,2015年以后,全鎮桑園面積從4000畝迅速增至1.6萬畝。全鎮構建了“蠶業融合發展園區+農業龍頭企業+優質繭生產基地+蠶業家庭農場+蠶業專業合作分社+養蠶農戶”的蠶繭生產新型經營管理模式,建立“蠶繭站+共育室+專合社+蠶農”的技術服務體系,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
2016年,鎮上趁勢提出“人平兩畝桑,脫貧奔小康”的奮斗目標。劉光濤算過一筆賬:“我們一個農戶家庭有5至10畝不等的桑園。1畝桑園豐產,一年的產值有7000元。”
周家鎮林業站站長向利群介紹,從2017年至今,周家鎮還引進業主和企業,流轉1500畝桑園,套種竹蓀和彩云菇,這樣,農戶又有了流轉桑園、出售桑枝以及在桑園務工等收益。
周家鎮已于2017年被省農業廳授予“四川省特優蠶繭生產基地”;目前,養蠶戶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