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變優 變強 變綠——江西“三農”發展保持良好勢頭
變優 變強 變綠——江西“三農”發展保持良好勢頭
農業網   時間:2019/5/22 8:57:00  來源:江西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358

  初夏時節,贛鄱大地欣欣向榮。

  今年以來,江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三農”工作蹄疾步穩,“三農”發展保持好勢頭:一季度,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7.7億元,同比增長3.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1元,同比增長8.7%。

  數據折射出江西農業生產正變優、變強、變綠,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確保糧食主產區地位

  剛過立夏,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宋埠鎮種糧大戶何東霖又忙起來了。他說,20多天剛插完2000畝早稻,今年的中晚稻種植面積有6000畝,比去年增加了2000畝,他得組織好員工趕緊把地犁好,準備耕種。何東霖說,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展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種田不再是難事。“今年,我不再是簡單地種田,又新上了一條工廠化育秧線,建成了日加工能力達180噸的大米加工線,預計到2020年,種植規模可擴大到1.5萬畝。”談起公司發展目標,何東霖信心滿滿。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確保糧食主產區地位,這是江西農業生產的首要任務。據農情調度數據顯示:今年,我省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全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預計達到5506.4萬畝,基本保持穩定;早稻種植面積達到1751.4萬畝,早稻優質率不斷提升,比上一年提高了30個百分點,糧食生產開局良好。

  除了糧食生產向好,一季度,我省蔬菜生產穩中有增,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67.6千公頃,同比增長1.6%,產量373.4萬噸,同比增長2.2%;漁業生產保持穩定,水產品產量69萬噸,同比增長1.8%,其中,名特優水產品產量19萬噸,同比增長5.0%。

  結構不斷調優

  “糧經果蔬”錯位發展

  “田里種什么、怎么種?”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今,這個老話題有了新答案——

  錯落有致的層層梯田,景色優美的小橋流水……這是江西省樟樹市昌傅鎮昌傅村獨具特色的田園風光。說起眼前的變化,村民劉四牛滔滔不絕:5年前,昌傅村因為養豬隨意排放,成了遠近聞名的“臭氣村”。村里的土壤和環境被污染了,嚴重影響了當地村民種田的積極性。

  為徹底扭轉這種不利發展的局面,江西省樟樹市昌傅鎮大力拆除和搬遷了昌傅村不達標養豬場。借力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契機,因地制宜,由昌傅鎮政府出資30余萬元,從廣昌縣引進了太空蓮,在田塊狹小、高低不一的小山坡上搞起了集觀光采摘于一體的休閑農業。如今,道路寬了,產業齊了,環境好了,一到雙休日,村里的游客絡繹不絕,十余農家樂生意興隆。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江西農業不再是“一稻獨大”,糧、經、果、蔬等農作物錯位競爭發展。

  江西南大門贛州,將蔬菜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扶持,蔬菜生產穩步增長,每年僅供港澳的蔬菜就達1.1萬噸,“贛州蔬菜”已成為港澳兩地名副其實的優質“菜籃子”供應基地;借助贛州港的優勢,“贛南蔬菜”還搭乘中歐班列順利出口,遠銷俄羅斯、匈牙利等國家。

  在江西省贛州市,和“贛南蔬菜”一樣做得風生水起的還有“贛南臍橙”“贛南茶油”等。日前,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贛南臍橙”以675.41億元的品牌價值列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第七位,為水果類產品*;“贛南茶油”列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第四十六位。

  近年來,江西省農業種植結構和繽紛的季節一樣,色彩斑斕。在結構調整方面,通過“1+9”行動計劃、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政策的疊加效應,各地新建改造提升了一批優質稻、綠色果茶蔬、中藥材、草地畜牧業、特色水產等種養基地,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據統計,一季度,全省新增果園、中藥材、稻漁綜合種養基地面積均達10萬畝以上,優質稻種植面積預計全年達1200萬畝,同比增長15.7%。

  生產體系不斷調順

  新產業新業態競相迸發

  指間看收成,地里能刨金。這是當下江西農業生產呈現出來的一個新亮點——

  5月12日5時,空氣里還透著涼意,江西省吉安市永修縣立新鄉江西潤東集團的員工早已下到蝦塘里忙活開來。“*近行情好,得早點起來把蝦收好,早點裝車運往廣州。”潤東集團總經理豐亮說。

  “以前這里是一片低洼地,年年種水稻,年年收入都不高,現在搞‘稻蝦共作’,每畝收益少則2000元,多則3000元。”李四海是前年加入“潤東合作社”并嘗試“稻蝦共作”的,*年就嘗到了甜頭,一畝田純收入2000元,第二年每畝就有2500元的純收入,今年每畝純收入有望達到3000元。李四海說,“稻蝦共作”模式實際上就是搞綠色優質水稻、綠色優質水產。他說,在稻田里養小龍蝦,農藥可少用,而小龍蝦還能為水稻生長提供肥料,一舉兩得。

  說起稻田里的新業態,江西水投集團永修城南項目辦負責人余圣很有體會:“我們這塊地2000多畝,其中1200畝種優質稻,剩下800多畝種各類果蔬,每個地塊都有高清攝像頭,人只要在監控室里輕點鼠標,就能了解每一處農作物的信息,什么時候下肥、什么時候灌溉,動一下手指就可搞定。”而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一覽無遺。

  除了“稻蝦共作”模式,近年來,江西省還相繼涌現出“稻漁共作”“稻蛙共作”“稻鱉共作”等新業態。隨著這些新業態的迸發,農業的規模效益正逐漸顯現。據統計,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498億元,同比增7.9%;省級龍頭企業銷售收入960億元,同比增7.8%;農業產業化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有871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40家。

  農村改革不斷深入

  鄉村振興全面提速

  改革創新是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法寶。

  近年來,江西省農業農村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不少改革舉措走在了全國前列,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江西省21萬個村組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核實資產976.5億元、集體農用地總面積2億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7.12萬家、3.8萬余戶。

  走進余江區楊溪鄉楊溪村,但見村莊整潔有序,不時有游客前來觀光。村民楊六一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家以房子入股搞旅游,每月可得1500元分紅。

  余江將“沉睡”的土地資產激活,只是江西省統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江西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深化農村改革。去年16項重點改革舉措進展順利,25項改革臺賬均按照時間節點完成銷號。一系列強有力的農村改革措施,讓江西鄉村不斷釋放出新的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