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農大教授獻智家鄉 引導群眾種桑增收
農大教授獻智家鄉 引導群眾種桑增收
農業網   時間:2019/5/22 14:20:00  來源:大河網  閱讀數:359

  在汝州市焦村鎮邢村、靳村等村,田地里一棵棵蠶桑已長到一尺多高,農戶正在桑樹間套種花生、西瓜、紅薯等經濟作物,不少養蠶大棚正在搭建。

  “我到江蘇省射陽縣觀摩過,又出外培訓了兩次,有鎮黨委、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我覺得種桑養蠶這項目行,每畝掙個七八千元不成問題。”5月20日,在邢村附近的水庫移民創業園前,種了113畝蠶桑的邢村41歲村民武自偉滿懷信心地說。

  在靳村附近的桑園里,畢玉蘭等50多名婦女在采摘著熟透了的或深紫或乳白的桑葚,每個人的手指都被桑葚的汁液染成了紫色。“今天已摘了170多斤,爭取突破200斤,掙個百十塊錢。”63歲的畢玉蘭說,真得感謝農大畢教授,讓她們在家門口有工可做、有錢可掙。

  村民口中的畢教授叫畢會濤,老家是靳村人,是這片果桑園老板畢會召的哥哥,也是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林學系的主任、副教授、省蠶業協會秘書長。

  “三年前,我在市區干了20多年的汽車修理店被拆掉了,正在找項目,三哥就動員我種植果桑并進行深加工,一來可以示范帶動鄉親們從事果桑蠶桑種植,二來可以安排家鄉的鄉親們就業增收。”河南省藍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47歲的畢會召說,2017年,他流轉靳村140畝土地,開始種植果桑和蠶桑,其中果桑110畝。

  今年49歲的畢會濤大學學的是蠶學專業,河南農業大學碩士、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對森林培育和桑蠶學多有研究,這為畢會召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哥哥的指導下,畢會召投資200多萬元,相繼建成了養蠶大棚,冷庫和桑葉、桑葚深加工車間,相繼開發出桑葚干紅酒、桑葚白酒、桑葉茶、桑葉菜、桑葉掛面、蠶絲被等產品。

  “去年是我種植果桑、蠶桑的第二年,產品深加工后銷售額已達60多萬元,今年產值可突破300萬元。”畢會召說。

  “焦村鎮16個村一半在山區,一半在平原,其中貧困村占8個,脫貧攻堅的任務較重。畢教授向我們推薦發展蠶桑果桑種植后,鎮里曾廣泛動員,但群眾始終有顧慮,種植積極性不高。”焦村鎮一名鎮干部說,看到藍港公司收益不錯,又安排了不少貧困戶就地打工掙錢,才認為發展蠶桑經濟確實可以。

  焦村鎮因勢利導,組織動員有種植意向的群眾到蠶桑經濟搞得比較好的省內盧氏、南召、蘭考和江蘇省射陽縣考察學習,同時多次邀請畢會濤等專家、教授給群眾授課,使群眾的種桑養蠶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去年底全鎮蠶桑種植面積一下子發展到3500畝。

  “去年鎮里免費送到射陽縣學習養蠶、繅絲技術的農戶有61人,今年又送27人出去學習。通過10天的學習,他們深深感到蠶桑經濟大有可為。今明兩年,全鎮蠶桑種植面積就可突破1萬畝。”這名鎮干部說。

  為解除蠶桑戶的后顧之憂,焦村鎮還出臺政策,在種植蠶桑果桑的前兩年,農戶每種植1畝蠶桑,鎮政府為其協調1500元貸款,貸款利息由鎮里承擔。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nwenwe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