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大蒜產業博覽會在金鄉縣正式開幕。在開幕式上,青島港多式聯運濟寧內陸港正式啟動,這也標志著金鄉大蒜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農業,是金鄉*的特色;大蒜,是金鄉農業的一顆明珠。近年來,金鄉縣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積極參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升級與沿線國家在大蒜貿易及農業領域的合作,有效地加快了農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大蒜運輸突破瓶頸
“來到金鄉參加大蒜博覽會,琳瑯滿目的大蒜產品讓我非常驚訝。金鄉大蒜尺寸較大,色澤均勻,口感較好,受到消費者的歡迎。”5月17日,在博覽會現場,來自巴基斯坦的諾曼·賈韋德告訴記者,期待通過“一帶一路”,促進中國大蒜出口巴基斯坦,甚至通過巴基斯坦到達其他國家或地區。
金鄉作為全國大蒜出口*縣,想要讓金鄉大蒜走進更多國家,運輸時間長一度成為瓶頸。在濟南鐵路局集團公司、金鄉縣政府、物流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濟寧西站至亞洲貨運冷鏈班列順利開行,成為了金鄉參與“一帶一路”貿易的重要通道。
“班列的運行不受天氣的影響,準時準點,不耽誤船期,讓企業更好地履行國際訂單的同時,可為企業每個集裝箱降低700元-1000元的運輸成本。”金鄉縣和福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雙雷對班列的開通欣喜不已。前不久,山東濟寧到青島港多式聯運項目正式啟動,35個滿載大蒜的冷鏈集裝箱通過海鐵聯運,運行近8天到達印尼首都雅加達。
“這次國際集裝箱冷鏈班列的開通,實現了大蒜出口路鐵聯運、鐵海聯運的無縫對接。”金鄉縣委副書記、縣長鄭士民表示,班列開通后,企業通關流程簡化,運營成本降低,對鞏固“金鄉大蒜”國際市場霸主地位,促進大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當地外向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5月17日下午舉辦的2019中國大蒜年會暨金鄉大蒜“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會上,金鄉縣大蒜企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簽訂了58萬噸大蒜銷售合作協議。
企業發展如魚得水
“經過這幾年的出口貿易,我們公司不僅實現了利潤持續增長,全球業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金鄉縣誠強貿易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忙著對大蒜進行包裝并裝車,準備出口到非洲。該公司負責人周生亮說,近年來,公司瞄準國際市場,大力推進農產品出口,形成了內外貿融合農產品大市場。
早在2003年,周生亮就意識到個大汁多、辣味適中的金鄉大蒜會受到越來越多國家消費者的喜愛。從那時起,在深入研判國內市場形勢的同時,周生亮也時刻留意著國際農產品市場的動態。
“一帶一路”建設讓誠強公司融入全球大市場更加如魚得水。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集大蒜生產、收購、加工于一體的農產品出口貿易的企業,出口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中亞、日韓等地區和國家,對外出口占到了公司全部農產品銷量的80%。
誠強公司僅是金鄉縣嘗到“一帶一路”建設甜頭的農業企業之一。近年來,金鄉縣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立足大蒜產業優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大力培育對外貿易主體。
目前,金鄉縣現有大蒜加工企業800余家,外貿企業500余家,已成規模的大蒜初、深加工企業130余家,國家和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5家、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4家,形成了以華光、正邦、鑫諾等為代表的農產品出口創匯企業群,大蒜外貿出口額連年大幅度增長,2018年大蒜及其制品出口額達15.7億元。
品牌價值超過200億元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適量的優越自然條件,加之黃河故道沖積的沙性土壤、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金鄉成為綠色優質大蒜的理想產地。圍繞*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金鄉縣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從種植、收獲到銷售、加工的操作規程,建立全程技術標準體系,金鄉大蒜生產標準被列為國家標準。
去年,金鄉在國家現代農業(大蒜)產業園內,又進一步提高種植標準,建設了7000畝的標準化種植基地,并啟動建設產品檢測中心,提升大蒜質量檢測水平,進一步夯實了大蒜出口的基礎條件。
金鄉縣一直把農業品牌建設作為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抓手,積極實施品牌農業戰略。目前,金鄉大蒜已先后榮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質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歐盟地理標志認證”“*商標”等稱號。2011年,金鄉被命名為全國有機農業(大蒜)示范基地,通過了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cofcc)和德國的色瑞斯認證有限公司(ceres)的認證,產品受到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認可。連續7年榮獲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品牌價值超過200億元,對外影響力逐步提升。
為讓大蒜企業扛起品牌大旗勇闖國際市場,金鄉縣建立了聯合工作推進機制,積極組織國際自主品牌培訓,組織華光、鑫諾、正邦等重點企業開展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境外市場質量認證,建立起國際自主品牌梯次培育發展機制。同時,金鄉縣還不斷加大政策扶持,積極引導企業利用國家、省市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開展國際市場開拓、境外商標注冊、產品質量認證等工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