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河南該走出一條怎樣的路徑?5月17日舉辦的2019中國(漯河)食品機械產業技術發展大會,吸引了國內180余家食品及機械類企業參加,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為首的20多位專家學者,為河南食品機械產業創新發展把脈問診。
“一家做掛面的企業,銷售額從2012年的1200萬元,增長到去年的2.1億元。”河南省科協副主席鄧洪軍告訴記者,隨著食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國內食品機械制造產業將有巨大發展空間。
漯河市是*中國食品名城,對于食品機械產業有著迫切的創新發展需求。為此,河南省科協聯合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和漯河市政府共同主辦此次大會,把學會的創新資源引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積極助力漯河食品機械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河南省農業機械已經走向了智慧農業,食品機械的升級卻才剛剛起步。”河南工業大學副校長朱文學表示,河南不僅是“國人糧倉”,更要做“國人廚房”,急需做大做強食品機械產業,補上食品產業鏈條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只機械手,1小時可處理500條凍豬腿;流水線上,可以像3D打印一樣為蛋糕做出各種漂亮造型,或是源源不斷烤制出口感、色澤完美的披薩餅……在大會當天的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專家們展示了國外食品機械產業的先進技術。
“西門子公司針對食品機械行業打造了一個數字化解決方案,在見到實物產品之前,就可在虛擬系統中進行調試、優化。”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食品工業事業部部長李琳利介紹。
“當前國內制造業進步巨大,但食品機械產業基本還處在以仿制、引進為主的階段。要實現跨越發展,關鍵一點是堅持走智能化制造之路。”譚建榮認為,要把智能技術與產品設計、制造技術有機融合起來,同時要注意建立中國食品的標準化體系,打造完整產業鏈條。
本次大會上,漯河市提出要發揮自身優勢,建設一個食品機械產業園區。與會專家紛紛建言獻策。
“根據河南省食品產業特點,園區建設應聚焦面食加工行業所需的智能裝備。”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泓建議,園區要高標準規劃建設,爭取成為河南食品機械的“智能制造產業園”。
“我們設計一個產品,在省內買配件一個月都買不齊,去東莞只需10天。”萬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豆金星建議,園區要注重食品機械配套設施和零部件產業的市場布局。
朱文學表示,食品機械產業園必須高起點建設,吸引綜合學科人才組成高水平團隊,引進高端機械設計和制造企業,打造全產業鏈園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